在信息化、网络化、大数据发达的时代,中职生对手机电脑等一系列电子产品有着一种亲近感,加之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和传统文化素质的考量,使得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可以科学合理地将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教育认知和社会认知,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变化趋势,帮助学生掌握社会实践认知能力。在社会上,传统文化素养也可以让学生对职业道德规划有所构建,帮助学生能更快地将课本知识内容融入日后的职业发展中来,多角度多方面地发展自身素养,有助于学生活跃大脑,懂得举一反三,从而使传统文化素养成为可以帮助中职生完成职业道德规划的主要方式。
适当的情景教学模式会帮助教师提高课堂学习氛围,提升教师教学品质。教师在整个授课阶段,不光要注重学生成绩发展,还要关注课堂的活跃性,主动强调学生主导地位并在鼓励学生学习中培养学生社会道德,让学生有自主思考能力和表达发展能力。比如,教师偶尔组织社会主义卖图书或是跳蚤市场等活动,然后在活动期间加入一些特别设定的情况:客人与店家争吵、故意乱丢垃圾、小偷小摸行为等,来让学生结合文化素养教育自我发挥。在模拟演绎之前,教师要先告知学生会有一些社会常见问题发生,让学生在买卖中能关注社会变化,了解突发事情的发展,并在矛盾中找到正确合适的解决办法。这样的模拟情景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社会情景模拟可以让学生有更好的团队意识,在以后社会实践中可以运用传统文化素养更好地解决社会常见问题,学生之间多次合作也能学会良好的职业分工,并肩负起自身分工职业的责任,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教学积极性,让学生在多次模拟中能合理运用传统文化素养教育内容,方便学生日后的职业道德培养。在模拟实践中提高学生自信,让学生对未来过快进入社会不会产生太大的压力。
中职学生成绩不是很理想,听从了家长的选择方向来到中职学校,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规范意识就要比一般高中大学的学生差,家长让学生进入中职也是希望学生在正式进入社会之前能掌握一些社会技能,以便日后可以在社会中能有更好的生存空间。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类型教育,他们在课堂教育后就会进入社会进行实践,教师要帮助他们在传统文化素养教育下,对社会发展有所了解,在以后职业道路上有所规划。让学生在遇到特殊困难棘手的事情后,可以和教师有所沟通,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所以,要想加强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就要使学生能主动积极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传统文化素养教育中教师要注意语气态度,注重上课时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在教授学生职业道德时插入一些正能量,用良好的价值观表现培养学生情感教学体系,知行结合,让传统文化素养更好地与学生职业道德相融合。比如,晨读时,找一些《三字经》《弟子规》等,让学生在每天早晨记忆最好的时候都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教育,在课间休息时,也可以通过广播站来放一些传统文化的乐曲或是诗歌朗诵,让学生在休息时能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记忆。教师偶尔也要开展总结探讨,帮助学生自我总结社会文化和自身职业规划方向,让学生对自身有良好的认知,在总结会上教师也要对学生多进行鼓励,帮助学生更快掌握社会基础和入社技能,从而让学生在未来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
传统文化素养对中职学生不论是健全人格还是社会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要充分信任教师规划,教师在顺应新课改教育改革的基础上,要着重帮助学生培养自身传统文化素养教育,让传统文化素养能在学生发展中起到积极广泛的作用。在学生课堂上,经常性地让学生对自己的目标有奋斗感,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前进动力,通过正确的教育方式,来提升中职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为学生将来的社会发展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