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 杨雪丹
(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毕节 551700)
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趋势和特征更加明显。知识的更新速度、全球化浪潮的冲击,经济体制的转换、社会结构的转型和文化氛围的变换是当今大学生价值观发生形成和转变的根本原因。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紧随这种变化,发掘更多这种变化的积极意义,更好地服务大学生教育和发展。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互动关系告诉我们,经济发展与价值规律的作用正越来越紧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后,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影响,可以说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有利于大学生增强主体意识,促进他们树立务实、竞争、进取、平等、注重功利实用等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很多青年人处于迷失状态,精神消费更多体现在没有任何长远文化价值的短视频等感官刺激而意志消沉,同时有可能使大学生只顾眼前行为和利益,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过多地考虑自己的需求和自身价值的实现,淡化对理想的追求和献身精神。
经济体制的变革必然引起社会结构的转型。长期以来,我们的社会结构是高度集权的“行政一体化”体系,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引起了利益格局的调整,利益差别的扩大,利益主体的分化,必然导致大学生重视物质利益及价值观多样化。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也引发了社会阶层结构、社会需求结构发生变动,使得不同阶层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有升有降。特别是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特殊阶层在社会上地位、作用、价值的凸现,促使大学生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生存状况,重视物质性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更高价值目标的追求,其价值取向趋向实利。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大变动,当前大学生所处的文化氛围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在社会转型期,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念对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促使大学生崇尚自我价值,但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一些腐朽的价值观念也使部分大学生忽视了集体主义、无私奉献等传统美德,价值观念向极端个人主义倾斜。另一方面,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主要来源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及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价值观念。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极为敏感的社会群体,他们从观念到行为迅速地适应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历史性变革,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为本位,推崇功利,注重短期效应的价值观念体系,正逐渐由模糊而日渐清晰。因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思考如何去把握这种变化并从中发掘更多的积极意义,让它更好地服务大学生教育和发展。
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就是要使大学生更多地懂得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更多地掌握当代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更自觉地把个人的命运同党和国家的前途联系在一起。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有现代意识,认真贯彻实施习总书记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讲话,引导新时期大学生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主要创造者和实践者,成为先进文化的缔造者。另一方面,在讲传统、讲历史的同时应更多地研究新时期青年人的思想活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注意不同地区大学生的政治背景和成长条件,把现代思想和传统观念相结合,思考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式。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尤其是校园学术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对于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而言,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以教学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学术为中介,使价值观念主旋律浸润其中,潜移默化地发挥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增强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有效性。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全方位的文化环境,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是非常有效的。
具体来说,我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从如下方面来入手:首先是抓好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育人离不开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鸟语花香的校园小景,富有格调的绿化景观,明亮宽敞的教室、图书馆,这些都能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增进了他们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有利于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其次是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和校风建设。校园文化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体现了校园的人文精神,能塑造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一个学校校风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在潜移默化地、有意无意中影响、同化环境中的每一个人,人们都在自觉与不自觉地经受着这种文化的熏陶。校风是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它把德育的教育思想、理念、教育意图变成一种精神化的形式溶于文化氛围中,出神入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再次是加强社团文化建设。学校要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把德育的功能有机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社团组织的管理和建设,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群众性、广泛性、参与性的特点,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各项活动。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很多活动都需要学生集体参与,需要有相互协作的精神。每个学生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构建一种友好互助的群体氛围。社团的充分发展为学生追求个性的发展,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适应了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塑造学生形成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