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伟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鹤煤三矿安检科,河南 鹤壁 458000)
当前,我国在煤矿安全生产当中,仍然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形势,而通过回顾近几年所发生的一些煤矿事故可知,其中的大部分都是由人为因素所造成,也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对此,需要做好此方面的干预与处理,最大程度消除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各种生产事故与灾难。行为安全理论实际就是囊括行为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内容的一种理论类型,其主要对人的行为、安全、生理与心理方面的问题展开研究,从中将人在生产、工作环境当中的行为规律给揭示出来,并基于安全管理视角,对人的行为进行分析、预测与引导。当前,有关此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已经趋向成熟,本文结合当前实况,就此理论的具体应用作一深层剖析。
近年,为了能够从根本上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予以改善,国家对煤矿生产加大了资金、人力、技术投入,而且还强化了整合力度,制定了专门法律、法规,在此驱动下,我国安全生产状况得到明显好转。从2019年以来,我国共发生煤矿事故67起,死亡108人,其中,66起为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为103人;1起意外事件,死亡5人;相比2018年(104起,死亡124人),虽然有显著降低,但仍然有着比较严峻的煤矿安全生产形势。通过对2019年所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进行深入分析得知,行为管理缺失或不当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首要原因。在各类煤矿事故当中,人为因素所占到的比重达到了惊人的97.4%,而矿井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主要诱因。因此,我国煤矿事故主要诱因为人为因素。
行为安全(英文简称为BBS),行为分析理论为其理论基础,以多学科为基础(如心理学、安全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等),将多项内容充分融合而建立的一种先进、实用且高效的安全管理方法。此理论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着眼点,也就是围绕工作、生产场所当中员工(职工)所表现出的不安全行为,实施现场观察、分析、监测与汇总,然后依据标准模式(“观察→纠正→再观察→再纠正”),有步骤、有次序的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帮助其养成好的生产习惯,强化安全意识与认知,营造优良的安全生产氛围,最终达到提升组织安全效率与水平的目的。
针对人的行为来讲,其是能够进行管理与约束的,原因在于人的行为具有两大特性,其一为可测量性,其二是可观察性。BBS的主要目的就是将人的行为、习惯及思维模式给予合理性改变,以此达到抑制或组织那些不安全行为再次发生的目的。另外,还需要指出的是,BBS所秉持的行为模式在具体原理上,是构建于ABC行为理论(即前因-行为-后果)基础之上的,因此,其思路更为清晰,运作更为高效;需要强调的是,在ABC行为当中,前因实际就是鼓励行为发生的事与人,即在行为发生前;而行为就是基于思想的驱使下,所表现出的一些活动形式;而对于后果来讲,即为发生行为后所直接呈现出的事件或状况。行为安全的基本流程见图1。
(1)组建BBS领导小组。依据行为安全的基本流程图,在煤矿生产时,需要组建一支BBS领导小组,而在小组成员方面,需囊括管理人员(负责安全工作)、领导(负责煤矿安全生产)、各个岗位的工人代表以及生产一线班组长。针对领导来讲,其主要参与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并监督其执行情况;对于安全管理人员而言,其实践经验、专业知识都比较丰富,能够为安全生产提供切实指导;针对一线工人代表来讲,由于其对现实生产情况比较熟悉,因而能够更加直接的反映当前的工作实况,因而有助于安全管理各项措施的顺利、高效执行;而各个部门的代表均参与到行为识别的整个过程中,这对于其更好地融入BBS中有重要促进作用。(2)对关键行为予以明确。针对BBS小组来讲,需要深入、全面分析煤矿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不安全行为,从中将那些对煤矿安全生产造成影响的不安全行为给明确下来。(3)选拔及培训观察员。在整个BBS当中,观察员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整个过程均构建于其观察所得到的最终结果之上,并借助相关数据对那些行为是比较安全地进行准确判断。在实际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尤其是在对观察员进行挑选时,需选择那些有一定威望的人,且还需要对安全管理有浓厚情绪,可以深入到基层,与人员进行深层沟通,对其不良行为进行纠正。(4)行为观察,收集数据。实际就是提供用于分析安全行为的资料或数据。此结果多表现在观察煤矿生产中工人的基本行为,且囊括整个煤矿生产的多个层面。在此过程当中,将工人所存在的不良行为给指出来,并且对其安全行为给予激励。另外,对各种行为数据进行深入观察与剖析,借此反映现实情况,为安全行为的更好选择提供依据与保障。(5)ABC行为分析。先对既往所找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描述,从中对此行为的严重性给予明确,然后分析该行为产生的原因,制定详细且有效的解决对策。(6)安全行为交流与信息反馈。围绕安全与不安全行为展开深入沟通与交流,叮嘱工人始终秉持规范的安全行为,而对于那些不安全的行为,需要开展深入剖析,找出原因,给予解决。安全管理部门需开展ABC行为分析,然后围绕安全行为,展开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并向上级领导通报结果,为其作出积极响应提供便利。(7)对安全行为给予激励。当达成既定的安全目标后,便可给予奖励与鼓励。
在煤矿下工作,环境比较恶劣且复杂,伴随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需依据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详细的培训计划。通常在进行培训及安全教育时,需将安全生产及相关法规方面的知识纳入其中,并做好岗位技能培训工作,为相关不安全行为的有效遏制,提供切实保障。针对安全生产法律与知识教育来讲,其有助于工人安全生产意识的提升,并且还能帮助工人更好的遵从安全规程,养成良好习惯;而对于安全技能方面的教育与培训来讲,其能够帮助工人纠正作业中的错误地方,对危险情况进行识别,排除事故的发生。而对于态度教育及安全思想来安静,其能够将工人安全方面的错误倾向消除掉,并将不安全的人格心理予以克服,强化安全生产意识与责任,最大程度消除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针对有良好行为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来讲,其与全体煤矿工人的积极参与密不可分。在行为安全的整个流程当中,需要积极构建一个用于观察、反馈安全行为的系统。对于观察员来讲,需通过观察工人行为,对其不安全行为加以明确,然后通过会议、公告板等方式,来帮助工人纠正其不安全行为。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企业的激励模式已经发挥出不错的行为控制效能,其能够借助精神奖励与物质激励的方式,来统一员工的价值取向,使其与企业的安全价值相一致。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需建立、健全相关评价体系,并且依据评估结果,对工人的工作积极性给予调动,并增强其安全意识,这有助于工人不安全行为的有效控制。此外,还需要指出的是,在煤矿企业生产中,还需要善于使用激励手段,并构建专门的激励体系,健全奖惩制度。安全行为的最终目的是将人的行为问题给解决掉,而并非一味地惩罚或则被,因此,在安全管理过程中,需采用一些比较创新且人性化的方式,来控制其行为,使其向好的方面转变。
综上,在我国煤矿安全管理架构中,行为科学的应用仍需不断优化与完善,把BBS融进煤矿安全管理当中,是整个煤矿行为管理手段不断优化的积极性探索。在煤矿安全管理当中应用BBS,不仅能够提升工人的工作状态,而且还能优化煤矿BBS,对煤矿安全绩效有重要的改善效果。因此,在当前煤矿安全管理当中,需合理性、高质量的应用BBS,将其效能最大化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