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霞
(安徽太湖县委党校,安徽 太湖 246400)
安徽省太湖县地处大别山南麓,是大别山鄂豫皖根据地的组成部分,从党在太湖进行革命活动时起到新中国的成立,太湖人民一直不屈不挠,为革命事业前赴后继,为“大别山精神”做出了最精细的诠释。
1921 年7 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1923 年党组织派柯庆施等人来安庆地区开展建党工作,点燃了本地革命火种。北伐时期,党组织在太湖策划陈雷起义,推动了太湖革命形势的发展。1928 年,中共怀宁县委派太湖籍党员甘信元回家乡发展党组织。甘信元(又名甘陵),太湖县江塘乡白云村甘家沙湾人,192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甘信元回到家乡甘家沙湾发展了陈大虎、殷幼堂入党,1928 年3 月,成立了太湖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太湖支部,甘信元任支部书记,从此革命种子播进太湖大地。后甘信元又到太湖、宿松、望江边区开展党的活动,成立了上花棚支部、许岭支部等,1930 年10月,在大石乡卓家铺成立了第一届中共太湖县委,甘信元任书记,随后组织发动了震惊太宿望的大石岭农民暴动,暴动虽仅坚持一个多月,但有力配合了六霍起义和请水寨起义,支援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党造就和锻炼了一批革命干部,在太、宿、望边区人民心中立下了辉煌的历史丰碑。大石岭暴动失败后,甘信元被追捕,只得转入地下坚持斗争,两次到安庆、皖南寻找党组织未果,被迫远走他乡,后经友人介绍到驻闽皖军56 师任职,在此期间仍不忘宣传革命真理,其革命活动引起上司关注被裁职。甘信元一心追求党的足迹,后在上海地下党组织帮助下,乘意大利轮船到武汉,再乘火车到山西,从山西步行到延安,终于到达他心向往之圣地!后长期从事党的情报工作,担任平津地区情报小组负责人,在隐蔽战线上屡建奇功,1995 年病逝于河北,骨灰撒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岗南水库中。甘信元的一生是为革命奋斗的一生,在他的身上充分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不屈不挠、为革命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形象,用一个普通党员的一生追求诠释了大别山儿女坚守信念,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
太湖县境内另一个早期党的革命活动中心在北中区。北中地处鄂豫皖交界,受湖北黄麻起义的影响,走村串户做小贩生意的北中区玉珠畈农民吴生禅,1929 年秋在湖北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回乡发展党组织。1930 年3 月成立了中共玉珠畈支部,1931 年10 月,成立了太湖县境内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北中区苏维埃政府,创建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实行土地革命,从此党组织在此扎根,从没间断过活动,是为大别山鄂豫皖根据地的组成部分,为后期太湖县革命斗争打下了基础,在太湖县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吴生禅一生为革命四次被捕,受尽酷刑,从未屈服,1943 年8 月被国民党自卫队杀害。吴生禅的父亲和四位叔叔都被国民党杀害,真正是革命的一家,英雄的一家!吴生禅及一家用热血和生命为革命事业勇于开拓,开创太湖党的事业新局面,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不怕牺牲,敢为人先的开创精神!
太湖县地处大别山,鄂豫皖根据地的主力红军经常转战此地,红十五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都曾进驻太湖,并曾四次解放太湖县城,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的红军、新四军、解放军一直在此活动,开展游击战,建立根据地,一次又一次为革命输送兵源,提供物质的、情报的等等各项支援,红军主力长征后,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太湖地方革命武装独立自主地坚持游击战,直到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为太湖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创造了有利条件,使革命红旗始终飘扬在太湖大地上。
1946 年,国民党发动了对中原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刘昌毅率中原突围而出的解放军转战到太湖、潜山等地,与在此活动的桂林栖部创建了皖西人民自卫队,建立了皖西根据地,坚守大别山地区。1947 年,为将战线挺进国民党统治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似一把尖刀直插国民党统治中心,皖西根据地军民有力配合了刘邓大军的行动。1947 年11 月,刘邓大军在太湖刘家畈胡氏新祠召开了三纵队旅长以上和皖西自卫军支队长以上干部会议,成立皖西军区、皖西地委、皖西行署,会后刘邓大军主力跳出大别山,而留守的皖西军区和地方部队坚持了三年最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大别山人民为支援全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直到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太湖县迎来彻底解放,随即开展了支援大军渡江的行动,在短短一个多月内,筹集了大量的粮油、船只、民工,有力支援了渡江战役的胜利,充分体现了太湖人民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在太湖党的地方史上,太湖人民为党的革命事业全力支持,军民一心、团结奋斗,谱写了一段又一段佳话。
1939 年8 月,时任中共鄂皖边区特委书记的李丰平和特委委员桂林栖在湖北黄梅遭国民党追捕,被转移到太湖县徐桥镇爱国商人黎立武家,在那白色恐怖的年代,黎立武一家掩护住了四十多天,直到派人护送出境,安全到达无为新四军驻地,谱写了一曲军民同生共死的革命友谊之歌。
1947 年10 月,刘邓大军二纵四旅战士霍义信随部队挺进大别山,不幸在河南潢川战役中负伤,被转移到太湖县松平保寨下屋詹明求家,詹明求和他母亲无微不至的看护,灌米汤,采草药,硬是从死神手中夺回了他的性命,为躲避国民党的搜捕,还随时背着他在深山密林里躲藏,全村的人民群众随时为他们送情报,打掩护,一直在他家住了半年多,养好伤重返部队。解放后,霍义信还专程回太湖探望了詹明求一家,传颂了一曲军民鱼水情深佳话。正是有像黎立武、詹明求这样的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对革命的大力支援,才能使大别山根据地一直坚持到革命的成功,也才能使党从弱小到强大,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军民一心,团结一致的精神是我党革命成功的力量源泉。
党几十年的革命历程,凝结了许多革命精神,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等,大别山精神是其中之一。大别山精神是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区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和革命群众,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建立新中国而形成的革命精神。2012 年11 月,“大别山精神”研究组发布新闻,将“大别山精神”概括为“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2019 年,习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指出:“大别山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肯定了大别山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重要地位。太湖县是大别山根据地的组成部分,太湖人民几十年的革命历程和英雄壮举,为大别山精神做出了最精细的诠释,永远激励太湖儿女不断进取,奋力开创美好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