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瑶瑶
(四川省阆中师范学校,四川 南充 637400)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培养社会人才,提高人民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样的,中职教育还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以及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中职教师积极承接文化传承目标,通过教学融合、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式将传统文化的思想传播给学生,不断鼓励学生了解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作为一名中职美术教师,如何打造传统文化走进美术教学课堂之路,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旦提及中职学校,大众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往往却是工厂、车间这样的画面。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职学校对外的形象已经固定在了技术教学和实践教学,而对文化和艺术的重视不足,承担社会责任的主动性不够上。这对中职学校及时转变形象,实现自我突破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很多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中也包括艺术生,但由于外界对中职学校的固有印象,使得艺术领域和文化领域难以获得人才补充和发展支持,久而久之,中职学校的发展也就会有所限制。而通过美术教学这一个切入点将传统文化带入到中职学校中,则能够有效丰富中职教学内容,改变中职学校的形象,面向社会大众展示中职教育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展示中职学校积极承担文化传承责任的良好面貌,对中职学校及时转变社会形象,提高自身竞争力与发展潜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瑰宝,是各族人民得以凝聚在一起的重要粘合剂。只有敢于正视传统文化和接受传统文化的民族才能够始终以稳健的步伐向前发展。而真实情况来看,我国传统文化的流失却十分严重,很多优秀的文化得不到了解和认识,缺少传承动力,继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这对国家和国民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对于每一个中华民族儿女来说,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而美术本身就是文化和艺术的一种形式和载体,具有传承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因此,结合我国教育大国的实际情况,将传承优秀文化的工作日常化和校园化,将传统文化融合到基础教育学科中,实现传统文化进课堂的目标,是保证传统文化始终熠熠生辉,并帮助更多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继而主动承担传承传统文化责任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随着外来文化的入侵日益严重,本土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传统文化被恶搞,文化变味等问题随处可见。而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民族精神支撑的崩塌,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心性尚不稳定,所以导致了当代许多青年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较弱,民族自豪感不强等问题。久而久之在传统文化的缺失下,许多学生就面临着情感空虚、思想贫瘠、礼仪缺失、审美低下等问题,这对学生个人的发展和国家民族的发展都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中职学生本身文化学习环节稀缺,在文化认同、文化了解上略显不足。因此,开展传统文化进入美术教学课堂,传统文化进校园等相关活动则能够有效为学生提供新的精神支撑动力。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从传统文化中发掘优秀的民族品质,不断丰富个人的情感内涵,知道自己的前进动力。
从学生长期生活的家乡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和发现身边的传统文化,并培养学生自觉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是实现传统文化走进美术教学课堂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文化并不是一个遥远且不切实际的概念,相反的,在实际生活中传统文化以具体客观的形式在一代一代传承,并显而易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教师的教学日常中,在学生的生活日常中,传统文化更是无处不在,并常常以学生熟悉且亲切的地方特色文化形式呈现。因此,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打造中职美术文化之旅,是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更多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例如,教师以“发现民俗之美”为主题,组织一次特色美术活动,带领学生在古城老街实地采风,带领学生与民间艺人近距离交流对话,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优秀民俗文化,用手中的画笔、相机记录下特色文化,从而实现地方文化与美术教学的紧密结合,师生共同挖掘优秀的本土文化和民间艺术。
传统文化进入中职美术教学课堂需要教师始终牢牢把握两个要点,即“请进来”和“走出去”,并始终围绕这两个要点开展多样化美术活动,实现传统文化传承发扬的重要目标。
如何做到“请进来”呢?针对许多学生传统文化认识不足,文化认同感较为薄弱这一问题,教师应当积极开展各色各样的传统文化宣讲活动,让传统文化从社会走向校园,从古代走向现代,从专家走向大众,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充分了解传统文化以及不断播散传统文化的种子,填补学生心中的文化缺失,让传统文化成为中职教育的一部分。例如,教师邀请本地书画协会的画家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的相关活动,邀请专业画家帮助学生剖析传统文化与美术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绘画作品展示、专家对话等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识文化习俗,了解传统绘画艺术。
而如何做到“走出去”呢?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开展“艺术文化下乡”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主题文化展览和艺术展览等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审美能力与文化传承积极性。例如,学校与社区合作,制定文化主题,组织学生到每个社区开展墙画活动,让文化与美术的结合更加紧密,并以绘画形式将文化传播到不同社区,实现传统文化“走出去”的美术教学目标。
开展以美术教学为载体的传统文化学习交流活动,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学生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打造良好校园文化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以打造校园文化为主要切入点,将传统文化形式带入校园,将传统文化氛围融入校园文化氛围。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优势,将文化寄寓在各种美术形式中,通过美术展览、艺术装饰等方式将传统文化播散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实现潜移默化式的文化熏陶,并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例如,以“发现家乡文化”为主题,组织民间美术兴趣小组,让学生定期采风以及分享传统文化相关的美术作品。将学校宣传栏、走廊、教室外墙作为宣传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通过绘制相关图画、布置文化艺术展品的方式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这样一来,中职学校的校园氛围也能够与传统文化氛围紧密结合,从而为发掘学生的艺术文化特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更大的舞台。
除此之外,学校组织开展各色文化体验活动,比如让学生亲自参与一次水墨画创作,参与一次皮影戏体验活动等同样有助于打造特色的校园文化,真正做到传统文化根植于中职学校,全面影响学生的学习发展。
对中职学生来说,学习的主要目的还是掌握技术技巧,为自己将来的求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很多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他们坚定不移的前进方向。因此,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和了解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以传统文化渗透为核心,美术教学为媒介,加强传统文化与学生职业发展需要的联系,帮助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获得进步的同时,体验文化之美与艺术之美。
就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美术教学为例,这个专业中的部分学生将来可能会从事导游工作,因此教师可以为其量身定制打造文化体验之旅。教师可以以“古城文化”为线索,让该专业的学生探索和了解古城的历史、习俗文化、建筑特色,并通过自己的观察和设计绘制相应的旅游介绍图,在重要景点的绘画图片或者风景照片旁附上相关的介绍文字。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在完成美术作业,了解古城文化的同时,学会如何结合景点历史文化、结合当地风俗文化等来进行旅游介绍,从而实现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上的进一步提升。学生从了解文化习俗中收获自己想要的知识,自然也能够始终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
综上所述,让传统文化走进中职美术教学课堂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本身的保护与发扬,更是对美术教学内涵的丰富,对中职学校社会形象的转变,展现了多方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而如何让传统文化走进美术教学课堂,则需要教师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体验活动和实践活动,让文化转变为学生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传承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