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策略

2020-12-07 13:22:30王美花
魅力中国 2020年38期

王美花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城中小学,江西 广丰 334600)

教学活动通常是指基于教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活动。它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它由彼此的联系和连贯性组成。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教学活动的发展应基于学生的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掌握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应根据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科学设计课堂,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以下文章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对文章主题进行详细说明。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设计原则。数学活动是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与数学学习有关的各种活动。正确地组织和吸引学生参加这些活动可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领域,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发展他们的数学能力。数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可以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它被称为“第二教室”。正确组织和吸引学生参加数学课外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能力和专业,为进一步学习数学和职业选择创造有利条件。活动的设计应遵循合理性原则;乐趣的规则;简单的原则。

一、设计艺术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一门极好的艺术。只有运用准确的课堂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水平,从而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数学老师应认识到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善于运用简洁,准确,清晰的数学术语,进行更多的交流,让学生掌握使用数学语言的技巧,有说服力地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调动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热情。从长远来看,学生会愿意说话,敢于说话,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当学生学习“认识图形”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要求学生描述他们周围的熟悉事物,弄清他们接触的形状和什么是平面图形,与他们的同伴交流,并简单地对图形进行分类。在这项活动中,一些学生说:“铅笔盒是一个长方形”;这时,老师需要提醒学生注意:“长方形是平面图还是立体图形?这样,学生就会理解“铅笔盒是长方体”。艺术教学活动可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也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

有些材料与生活中的主题紧密相关。只有把握生活与学科的关系,才能探索生活中的教学内容,并将其运用于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发展,最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且小学数学与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知识是从现实生活中衍生出来的,为生活服务,所以要在培养和实施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融入生活的信息化,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促使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达到教学目的,从而带动学生提高逻辑思维的意识。

例如,在“可能性大小”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进行剪刀石头布或抛硬币游戏,向学生介绍生活活动,从而使学生可以在游戏的公平性中实现简单事件的可能性。然后用分数表达可能性,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体验数学在活动中的价值,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设计探索性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和能力

课堂教学之美主要体现在多元化的探究活动中,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于是小学数学老师通过设计探索课堂活动的主题,让学生了解各种美的活动,理解神秘的数学知识,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望,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必然。

如学生在学习《图形的变幻》这一节教学内容时,本课为对美术感兴趣的学生进行比较,开放的探究活动,教师可以设计简单的图形来帮助学生在图片,基本图形上,真正感受到数学的美感,易于掌握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多样化的课堂实践活动的设计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应善于运用以上方法和方法,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宝贵的数学知识,同时获得发展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