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平
(四川体育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作为人们追求良好身体素质的一种必要手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重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体育锻炼,而要想拥有强健体魄最好就是从小开始培养。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现在全国各地各幼儿园格外重视体育活动的开展,已开始将每周所要开展的体育活动写进了每周教学计划之中,可见体育活动受重视程度之高。
随着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幼儿的生长发育得到了有效促进,还令幼儿的体质得到了有效增强,更让幼儿素质教育得以有效保障。所以,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是具有一定必要性的。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能够引导幼儿更为积极地去进行正确、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锻炼,有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和体质增强,能够让幼儿获得更好的身体素质发展。首先,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血管会在运动中得到有效扩张,血液循环速度得到有效加快,同时呼吸的频次及吸入的空气量将会增加,故身体新陈代谢活动的进行将会变得更为活跃。其次,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身体的活动表现是极为积极的,其骨骼、肌肉、神经将会获得持续有效的刺激,故骨骼、肌肉、神经将会在刺激中获得更好的生长和发育。最后,幼儿在体育活动中所进行的几乎都是有氧运动,机体承受的运动负担是在一个较为合适的范围之内,故机体调节和适应能力将会得以更为有效地提高。当幼儿园体育活动得以有效开展之后,幼儿必定会得以更好地生长发育,且体质必定会得以更好地增强,即幼儿身体素质发展得以有效促进。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会让幼儿遇到一些困难。因此,为了避免幼儿产生消极的反应,教师应主动地对幼儿施以鼓励,耐心地引导幼儿更为勇敢地去进行尝试,试着去将困难予以克服。
首先,幼儿在体育活动中一遇到困难,往往会表现出有一丝丝的胆怯,甚至会直接说出“我怕”、“我不能”、“我不敢”等略显得有些泄气的话语。此时,就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方法,或是由教师来进行示范,或是让个别表现较好的幼儿来做出演示,以此来帮助幼儿克服内心深处的畏难心理。
其次,幼儿在体育活动中无论是遇到何种困难,只要能够更为勇敢地去予以面对,那么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大半。例如,幼儿在参与“走平衡木”活动的时候,其需要在一条又窄又长的木条上行走,恐惧心理的产生是在所难免的,会有不少幼儿十分执拗地表示不肯走这个平衡木。这个时候,我们除了要考虑将教学方法予以改进,将单纯的走平衡木与其他有趣的场景进行结合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鼓励幼儿大胆地迈出第一步,或许可以用商量的口吻来问幼儿:“我来拉着你的手慢慢地走过去好么?”这样幼儿便会开始变得愿意去进行尝试,从而迈出难能可贵的第一步。
最后,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害怕、恐惧是无法避免的,但若一味地放任便会养成幼儿的惰性。比如,教师在让幼儿参与“走平衡木”活动的时候,若幼儿因害怕而不敢去走平衡木,那么就不再去管幼儿是否能够完成该活动的任务,这就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是,我们不要给幼儿太多的压力,而是试着鼓励、引导以及帮助幼儿采取一些略微降低难度的手段或方法来参与活动,先是让幼儿试着慢慢地爬过去,再去扶着幼儿的手让他慢慢地走,然后再试着放开幼儿由他自己去完成平衡木上的行走。只有当幼儿一次次地遇到困难并将其战胜之后,他们才会更好地体验到迎难而上之后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更为自信、从容、积极地去面对后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并予以克服。
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会给幼儿的成长起到一些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现阶段的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是存在一些问题的,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又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积极促进作用的发挥,这是值得注意的。
一直以来,教师是各种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其中就包括有体育活动。对于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而言,基本上都没有配备专门的幼儿体育专业教师,具体的活动开展主要是由幼儿园的班主任来予以安排和引导,生活教师和其他教师来进行辅助。换个角度来看,幼儿园体育教师是十分紧缺的,这是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所面临的困难之一,同时也使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面临重重困难。
幼儿园中的体育场地及器材对于体育活动的开展而言尤为重要,而这也是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中遇到问题最为突出的一个地方。如果在使用场地和器材的过程中未能对安全问题予以注意,那么就极易造成幼儿身体上的伤害,使得体育活动无法发挥应有的积极促进作用。或者是,如果在器材选用时不够注意考虑其在对应体育活动中的实用性以及幼儿操作器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那么器材的效用将无法得以完完全全地发挥起来,甚至有可能对幼儿的身体造成伤害。此时,幼儿园体育活动必定不会得以有效开展。
幼儿园体育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幼儿园都是紧扣“体育活动”这一关键来进行深入思考,在活动设置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对“体育性”进行了强调,而没有考虑到幼儿参加体育活动应以“玩”为主的事实,从而使得体育活动开展的效果并不理想,未能使幼儿获得足够有效的锻炼。此时,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便无从谈起,值得深思。
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很多时候会因为教师考虑幼儿主体作用发挥的问题,而开始去削弱对幼儿体育活动的干预或引导,使得幼儿在一种相对自由的状态下去参与体育活动。可是,由于幼儿年龄尚幼,只要我们一放松对其进行引导或约束,就会出现参与活动时注意力不集中、参与积极性不强、参与有效性不高等一系列问题,这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我们在认识到开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之后,所需要做的就是对活动有效开展的对策去进行深入研究,这样才能保障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现阶段,幼儿园体育专业教师紧缺是所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就幼儿园方面而言,其应该根据园内幼儿人数和现有教师队伍构成来考幼儿体育专业教师配比的问题,面向社会招聘符合当前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需求的幼儿体育专业教师,用幼儿园体育专业教师来为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幼儿园还可以进一步考虑园内现有教师能力提升的问题,利用每年寒暑假的时间组织园内教师到专门的培训机构或其他教学质量较高的幼儿园进行进修学习,通过学习来不断丰富自身的幼儿体育相关知识,以便能够更好地配合体育专业教师来使体育活动得以开展得更为顺利。
首先,要尽全力提供安全的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材。体育活动场地各功能区域的设置和运动器材的大小、重量是考虑的重点,其必须要符合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及需求。一方面,体育活动场地在使用前后都要进行保洁,并且要定期进行一次深度清洁以及消毒处理,尽最大努力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体育活动环境;另一方面,对于体育活动中使用的器材要经常进行检查、修理和保养,确保幼儿能够使用安全可靠的器材来开展体育活动。这样,幼儿才能置身于足够安全的体育活动环境之中,开始更为自由地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来选择性地使用活动器材及活动项目,从而在轻松、愉快、自由的氛围中尽情地享受体育活动,并开始获得身体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其次,要以幼儿身体特点及发展水平来作为参考,以此来为幼儿提供最为适合其使用的活动器材,让幼儿在活动场地中更为自由地去进行活动。由于先天素质和后天影响的复杂作用,每一名幼儿的健康状况和活动能力都不尽相同,这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个体差异”。若为幼儿提供了难度较大的器材,不仅会让不少幼儿无法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更会令部分幼儿因使用不合适的器材而受到身体上的伤害,从而幼儿便会逐渐失去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因此,我们虽然是让全部幼儿都在同一个活动场地去进行活动,可是却务必要向幼儿提供符合其发展水平的活动器材,使得幼儿的体育活动积极性能够得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使幼儿能够开始尽情享受体育活动。例如,在充分考虑幼儿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特征之后,接着就要抓住幼儿对生动、形象的事物最为感兴趣这一关键,以此来给幼儿提供一些色彩鲜艳、明快,造型生动有趣的体育器材,从而幼儿必定会更好地将这些体育器材予以运用,且整个运用过程将会更为安全、可靠、有效。
最后,幼儿所使用的体育器材并没有太多的要求,我们甚至可以变废为宝地使用一些闲置物品或废旧材料来为学生制作活动器材。丰富多样的体育器材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除了要向幼儿提供一些幼儿园按教学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来购置的一些体育器材外,还可以由教师联合家长来创造性地去利用一些闲置物品或废旧材料来进行体育器材的制作,或是用空瓶子灌上适量的沙子来制作一个简易的哑铃,或是将一些空易拉罐收集起来加一个废纸做的纸球来带着孩子打保龄球,或是用比较牢固的铁罐子来制作训练平衡能力的梅花桩,等等。
幼儿园体育活动有效开展的关键是“以游戏为基础”,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单就游戏本身而言,其本身就具有多样性和趣味性的显著特征,这正是幼儿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也是幼儿能够表达出强烈参与意愿的活动。所以,幼儿园体育活动有效开展的关键不是“体育活动”,而是“以游戏的形式来组织体育活动”,即无须刻意地去强调体育活动的“体育性”。
在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幼儿难以理解的枯燥动作转化成为极富趣味的游戏情节,以便让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自由的条件下去参与游戏,从而确保体育活动得以有效开展,达到增强幼儿体质的目的。例如,我们要组织一个体育活动来对幼儿的平衡能力进行训练,通常不会采用专门的平衡能力训练方法来对幼儿进行引导,而是会利用一些五颜六色的梅花桩来为幼儿设计一个有趣的活动,让幼儿站在梅花桩上根据发出的指令来踩与之对应的颜色,看谁先支持不住从梅花桩上掉下来。
幼儿园体育活动所针对的是幼儿,而幼儿具有“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等特点,故在活动中必须要格外地注意引导的实施,既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又不要一味地寄希望于幼儿主体作用的发挥。
一方面,必须要在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注意,不仅要运用“讲解+示范”的方法来对幼儿进行引导,还要重点考虑整个讲解及示范过程中形象化、趣味化、低幼化的问题,尽可能简明扼要地将重点予以突出,多用比喻的手法来更为生动、形象、真实地予以表达,从而使得幼儿的体育活动参与兴趣得以成功激发和长时间保持。
另一方面,还必须要在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注意,务必要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予以关注。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同幼儿所表现出来的个性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显得活泼外向,有的显得胆小内敛,有的则介于二者之间,这时需要给予各不相同的引导方法。对于胆小内敛的幼儿,适当地降低体育活动的难度,尽可能地鼓励他们大胆地去进行尝试,从第一次成功中树立起自信;对于活泼外向的幼儿,则需要对其提出相对较多一点的要求,让他们能够更为自由地去对体育活动进行探索,由此来获得身体素质的进一步发展,等等。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园方面需对整个组织过程予以特别注意,除了要尽力解决幼儿体育教师紧缺的问题之外,还要对场地及器械的使用予以注意,尽量以游戏的形式来展开活动,并注意对幼儿实施恰当地引导。唯有如此,幼儿园体育活动才能得以足够有效地开展,而幼儿的全面发展也才会得以更好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