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蔚
(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郴州 4230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国内艺术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声乐艺术已经成为普通大众司空见惯的艺术表演形式。当前国内绝大多数的高校都开设了音乐专业,并对声乐课程展开专门性教学,以实现学生声乐素养的整体性增强。但是学生舞台表演能力始终是声乐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限制了声乐艺术的良好发展。基于此,当下的声乐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舞台表演能力的培养与塑造。
其一,增强学生舞台表演的信心与积极性。良好的舞台表演能力是学生树立信心的关键性内容,能够帮助学生调动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更加出色地完成表演。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舞台表演能力,以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从而树立起表演的信心。音乐是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可以为观赏者带来美的享受,在表演过程中,表演者的一举一动都能够引起观赏者情感的变化。所以对学生舞台表演能力的培养,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实现自身和音乐表演的良好融合,将音乐情感淋漓极致地展现,以让观赏者能够感悟到音乐中的美,达到最佳的演出效果。
其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只有获得全面发展,才能够在艺术领域中经受住考验与挑战。因此,声乐教学中,要有效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在不同的表演中都能够展现出个人的风采和魅力。基于此,可以充分利用晚会、舞台表演等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实践锻炼中,在多次的实践磨合中不断地增强舞台表演的能力和技巧,从而诠释更多的声乐作品,为未来的音乐事业做好铺垫。
首先,缺少充足的实践锻炼机会。理论只有接受实践的锻炼才能得到完善和发展。当前在声乐教学中,注重对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讲解,基本上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表演能力的培养。部分声乐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舞台表演的过程中,会出现怯场、僵硬、害怕、哆嗦的情况,导致舞台表演状况较差,降低了表演效果。
其次,不科学的声乐课程设置。伴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性发展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然而绝大多数的声乐教学中,由于课程体系的设置较不科学,很多课程知识体系十分分散,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集中精力,造成理论知识不扎实。加之很多声乐专业教学中,过分注重单一技能的培养与塑造,缺少必要的技能拓展与文化课程设计,造成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锻炼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声乐技能,不利于学生舞台表演能力的提升。
再者,单一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的重点,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摄取效果。当前在声乐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的方式比较单一和固化,并未基于学生的发展实际进行教学,造成实际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很多学生难以充分理解表演的内涵,阻碍了其表演技能的提升。
最后,声乐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教师作为学生获得知识的传播者,其专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获得状况。很多声乐教师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综合素质状况较差,自身也缺少充足的舞台表演经验,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无法把舞台表演的技巧和知识传授过学生,限制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和获得,造成很多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较差,而难以在艺术表演中收获到良好的表演效果。
声乐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行为艺术。在声乐教学中,理论知识的传授非常重要,是学生参与实践锻炼与艺术气息培养的关键性基础。因此在培养学生舞台表演能力时,要注重学生声乐理论教学,让学生增强对音乐的感知力和理解力,做好细节把控,构建完善的教学模式,采取先进、创新的教学理论培养学生音乐细胞,借助多元、有层次的实践活动实现理论和现实的良好融合,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声乐潜能。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能力让学生融入到声乐学习中,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巧妙地手法,带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逐渐升华对音乐的美的感受,从而让舞台表演成为一种认识艺术的新方式和新方法,从而产生对音乐的充分热爱,调动学生参与舞台表演的积极性。
心理素质是增强声乐专业学生舞台表演能力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全面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避免学生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出现怯场、紧张的情绪。假如在表演过程中,学生出现紧张情绪,会直接影响了他们自身技能的发挥,即使他们具有较高的声乐能力,也难以达到很好的表演效果。因此在日常声乐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建设,面对学生的紧张情绪进行及时的疏导和转移,并传授给他们缓解紧张情绪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能够在表演过程中应对自如。再者,舞台表演技巧也会影响到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所以教师在学生声乐学习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音乐感知能力,同时对于面部表情、口腔张开、发声等内容都需要进行有效管理,并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的练习与锻炼,反复感知,帮助学生形成肌肉记忆,从而养成表演的惯性,在舞台表演过程中自然而然呈现出最佳的表演效果。
任何的表演都是对自身能力的检验与历练,即使出现了错误之处,也需要正确对待,才能够客观、理性地认识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因此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而言,要珍惜每一次舞台表演的机会,不仅能够展现自我,更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每一次表演结束后,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反思,对于差距和不足积极总结,并制定出良好的方案进行改进,以实现自身能力的查漏补缺。同时,也要积极观察他人的表演形式和风格,取长补短,吸收他人表演中的优秀之处,对于他人不足之处进行自我反思与更正,从而针对自身存在的错误反复练习,以提升自身的舞台表演能力。通过这样的实践锻炼,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把握自身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要设置相应的奖惩措施,当学生取得进步时,要积极鼓励,在学生存在不足时,要及时提醒帮助其改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取得更好地学习效果。作为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自身总会积累一定的舞台经验,因此要发挥充分的想象力,具有一定的自信心,形成自己对舞台表演的独特见解和特色的表演风格.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独特之处,他们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情况、认知水平等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工作,特别是要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充分领悟到音乐的魅力。可以组建相应的学习小组,让舞台表演能力良好的同学带着理解能力较慢的学生开展学习,这样既有利于优秀的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够帮助理解较差的学生得到充足的锻炼。同时,也要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声乐教师团队,高水平的教师巩固对学生形成榜样吸引力,因此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与技能讲座,切实促进教师能力的提升,以开展更好地教学工作。
伴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艺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精神享受。声乐专业是一门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日常教学中受到重视。作为音乐专业的学生,增强舞台表演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能够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当前在声乐教学中对于学生舞台表演能力的培养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很多学生迈入社会后难以取得良好的事业成绩。只有注重理论知识的挖掘和传授、加强实践锻炼、增强学生心理素质、开展因材施教,才能科学地制定教学方案,增强声乐教学中学生的表演能力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