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蕾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20 世纪后半叶具象绘画的回归成为无法忽视的现象,德国特殊的历史背景与对莱比锡绘画系统的传承与僭越相关,针对其处于“异托邦”空间符号的解读,探讨该画派空间叙事的视觉关联。
2018年以来更是动作频频,梦妆入驻美国最大美妆零售商ULTA,悦诗风吟成功进军日本,彩妆品牌赫妍与专业美发品牌AMOS PROFESSIONAL也成功登陆新加坡,兰芝正式进驻澳大利亚所有丝芙兰门店,而伊蒂之屋在进驻迪拜后,预计将进驻中东最大美妆市场——沙特阿拉伯。
视觉表征涉及表意实践中的视觉编码和解码、从实在物到概念再到符号的复杂过程,其中充满了差异和变化,是视觉场域内外部各要素之间多元互动的运作结果。新莱比锡画派泛指20 世纪90 年代学习、生活在莱比锡发展到第三代从事具象绘画创作的莱比锡画家。代表有尼奥·劳赫、提姆·艾特尔、大卫.施奈尔、马蒂亚斯·魏施、提罗·巴默加特尔等。
从地域空间上,触及一墙、一城、一校、一区,也是具象艺术的“异托邦”。福柯指出“异托邦”是一种由地理位置、物理构成、自然景观、想象思维、虚拟符号等具有差异性元素组成的空间场域。冷战时竖起的柏林墙使莱比锡艺术被屏蔽在现代艺术场域外坚守德国绘画传统。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提出,“场域概念所要表达的,主要是在某一个社会空间中,由特定的行动者相互关系网络所表现的各种社会力量和因素的综合体。”莱比锡平面设计及书籍艺术学院1764 年创立,在莱比锡巨匠的坚守下践行德国古典艺术传统教学体系,海斯克、图布克、林克先后任院长,在教学结构上大胆的实践为莱比锡画派的辉煌奠定了基础。柏林墙屏障,艺术学院知识场域、旧工业区的创作氛围呈现出矛盾特质,这矛盾也是后现代艺术的一般特点:碎片化、疏离感及不确定性。
艺术市场空间,2000 年进入拍卖市场后新莱比锡画派的作品价格屡创新高,俨然成为现代德国艺术品牌符号,商业成功离不开画廊、艺术博览会、媒体等市场生态空间。
部分施工企业对工程质量不够重视,未形成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项目管理人员不能很好地指导现场施工。农民工是建筑施工一线的主力军,他们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施工企业对他们疏于管理,缺乏技术培训,完全凭经验干活,易产生质量问题。部分监理企业未能够很好地履职监理职责,对项目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未能够及时发现,或发现后未能够认真督促施工企业落实整改工作。
(三)收藏趣味下的市场导向;私人收藏,公共艺术博物馆起重要作用。美国收藏家鲁贝尔夫妇大量购买作品,携手马萨诸塞州当代艺术博物馆共同出版画册,举办了巡回展览,好莱坞影星也花费了近百万美元购买作品,萨奇画廊还主编出版了相关画册等书籍将其影响力推向市场热浪高点。
(二)商业画廊+艺术博览会推手;艺术家与多家画廊合作,参加艺博会迅速打响国际知名度,足迹及欧、美、日、韩中,被形容为“21 世纪全球艺术的第一现象”。商业画廊Eigen 十Art 画廊和“利加”(Liga)画廊,主要主理人吕布克发掘他们市场潜力并将艺术博览会当作推广商业平台。
(一)官方艺术市场;包含本土艺术机构和艺术媒体的影响力,从1997 年起尼奥·劳赫、马蒂亚斯·魏舍尔等获得莱比锡人民日报奖后在德国名声大噪。莱比锡当代艺术博物馆(简称GFZK)从2008 年开始进行“空白书”项目,鼓励艺术家创作致力推动德国当代艺术发展。
2019年社会信用仍将偏紧,不太会重演“一收就紧、一紧又松、一松就乱、一乱就收”的历史。此外,稳资产价格将是明年稳经济的一项重要任务,而稳投资或稳增长与之相比都不太重要。
新莱比锡艺术家在继承了德国传统艺术高度统一的历史脉络中发展起来。尼奥·劳赫作品通过多重透视下的空间分割,设计感的现代元素,将拼贴式的图像并置,绘画带有强烈的场景暗示,常描绘工厂、剧场表演等物象,代表作有《光》《舞台》。提姆·艾特尔探讨观念转译和观看关系,符号有博物馆、观看的人、艺术品局部、船等,利用具象营造一种抽象异质空间。作品“美术馆系列”《方格》《坐着的人》《船》等均充满观念意味。马蒂亚斯·魏施尔表现室内空间的不确定性,空间重构成为多维实验空间,致力于挑战不同感知空间表现。大卫.施奈尔的风景画将深度透视和数码媒介植入了现实视觉世界,最大化延伸了视觉空间。
在视觉文化研究热潮背景下以新莱比锡画派作为议题,考察了该画派符号及空间研究,场所是精神文化在某个时代的符号,新莱比锡画派既有当代具象艺术的普遍性特征,其视觉空间的建构延续了德国的历史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