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晨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高职院校肩负着向各个岗位输出人才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广大青少年人群走向社会、成家立业的重要途径。在国际化的大形势下,学生掌握良好的英语素养也成为必然要求。创新发展,带动学生英语素养水平上新台阶成为我们重要的培养任务。
(一)学生的学科基础薄弱。除了少部分同学发挥时常,大部分高职学生的入学成绩都是对其学习水平的真实反馈。这些同学在英语方面的底子本来就比较薄,在进入高职学校之后,如果面对相对宽松的校园氛围,学生对于英语这门学过却没怎么用过的学科就更会失去兴趣,导致英语学习成果大打折扣。在高职院校老师进行英语教学中,可以看到每个班级都有不少同学课堂反映消极,缺乏积极回应,学科底子薄,后续的学习就会受到影响,语法知识不熟悉,英语的理论水平和应用技能大受影响。
(二)英语教学未能联系实际。高职学生是即将进入职场的一群人,他们在学习方面也更加侧重于职场需求,社会应用。这就需要英语教学充分联系实际,服务于学生的求职就业。但是字很多情况下,英语教学是和实际需要脱节的。这是因为学校教育和职场培训属于不同的体系,缺乏企业内部培训或者专业机构针对性岗位培训的充分对接,对于各个专业、岗位的实际情况缺乏充分准确的把握;另一方面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各个行业的英语使用需求不够了解,很难紧密结合岗位实际去组织英语教学,进行口语训练等。这种教育上的不衔接使得学生在进入实际岗位之后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英语很可能要重新学起,就业优势不明显。
(一)巧用信息技术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从传统教育模式来看,学校和用人单位、和社会实际需要之间有不可跨越的鸿沟,这是校园和社会环境整体的差异所决定的。而就教育技术技能来看,在信息技术广泛普及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消除隔膜,让学校和社会实践建立更紧密的关联。比如在进行关于商务礼节方面的英语教学中,作为学生如果在商务场合中与人会谈,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应该采用怎样的方式进行应对?我们可以围绕课本来做解读,但同时也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听一些在外企上班或一些有过和外国课上洽谈对话的经历的网友分享的经验。近年来,关于职场教育、职场培训之类的网络平台有很多,职业交流性的网站、公众号、微信群也有很多。老师可以注意搜集一些此类平台、公众号等,注意了解当前不同地区在商务场合中的英语礼节礼仪,为同学们提供一些现实可行的建议,用来补充课本教材中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多彩英语课堂实现均衡拓展。英语是一门语言,它和汉语一样,可以在各种途径和情景中应用,拥有非常多彩的语言文化魅力。基于核心素养教育总体要求,我们需多多训练听说写能力。比如我们要求大家用写、说、演相结合的方式制作一份个人简介ppt 课件。学生需要先把自己的介绍内容用汉语写出来,作为提纲;然后对照汉语用英文来复写一遍,并且通过小组合作或者提交老师来点评和修改,形成一份完整的自我推荐文本资料。之后,同学们需要在课下自由演练如何以脱稿交谈的方式来自我介绍,最后调整状态,制作自我推荐ppt 课件,在课上向同学们做脱稿的自我介绍。这样的过程是写、读、说、听的有机结合,而且也不显得枯燥。同学们有足够多的时间做准备,可以不断调整细节。这样的整个过程都是一个研究、学习的过程,对同学们带来的启发是很大的。
(三)根据职业需要进行的人文英语教育。当前,各个行业领域在选人用人方面更加强调职业素养、职业操守方面的考量。这也意味着,同学们在入职外企或者和外商接触的过程中,在进行外语相关的邮件信函往来或者需要认读英语资料的时候,应该充分体现良好的职业素养。因此,我们在组织开展英语教育中也要做好德育引导,通过人文精神的传承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要引导同学们尊重英语中所代表的外来文化、商务礼仪,要在进行英语文件的翻译或者洽谈中体现包容,体现严谨,体现责任精神。要保证同学们不排斥外来文化,保持职业操守和优秀品德。这样的英语教育才是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
英语是一门国际性的语言,也是很多高职学生在语言学习方面的短板。也和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不够完善有关。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需要对英语教育提起重视,特别是教师队伍,在教育技能方法上要大胆突破思维,既要做到生动有趣,又要做到务实有用,让高职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节奏和工作需要,拥有良好的就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