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菲洋
(华东政法大学,上海 201620)
从2018 年以来,“洗稿”一词在互联网上大为流传,这个概念所指代的内容是对别人的原创信息内容进行删减修改,让原来的稿件看起来面目全非但最有价值的部分进行保留,再冠上自己的署名的一种抄袭现象[1]。目前自媒体平台呈现出鱼龙混杂的现象,很多所谓的“流量大号”利用“洗稿”来赚取流量和金钱,将别人的原创作品采用移花接木的方法调整语序,更换近义词之后再贴上自己的“原创”标签。进行“洗稿”的人员在进行巧妙的设计之后让其自己的稿件能够有效规避原创性的审查,同时又能吸引不明真相的读者追随,从中获取利益,甚至收益会超过原作者。“洗稿”行为会导致知识生产动力的耗尽以及创新情绪的削弱,加剧了自媒体市场在版权方面的不正当竞争以及公平正义的消失。在相关的法律规则方面,“洗稿”被归为侵权行为,但是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目前在对“洗稿”行为进行规范的过程中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改进。
目前我国在网络版权的保护方面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规模,具体的运行法律法规为《民法通则》以及《著作权法》等基本法,而补充的法律制度为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部门的规章制度以及行政法规等[2]。但是在对网络版权的保护内容方面,主要是运行法律层阶比较低,从整体来看,在法律以及补充办法方面都会存在较为严重的滞后性,并且内容标准制定的较为抽象,对自媒体的“洗稿”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性,对于自媒体原创者则缺乏拥有自身个性的相关立法保护,这导致了原创者在进行维权的过程中会出现没有强有力的法律支撑,从而无法得到公正的法律裁决,在具体的法律判定当中还具有较多的法律困境,具体表现如下。
在对自媒体版权侵权的主体认定过程中,具有较高的难度,这是因为在自媒体平台大部分侵权主体的用户具有形式分散、匿名以及均质性的特点,无法准确追踪到侵权者现实中的具体信息。例如在微信公众平台当中,虽然用户在进行注册时会需要进行实名制认证,但是用户却是可以以多个匿名用户的身份存在,因此在真正的追查过程中,很难找到“洗稿”人员的真实线下身份。除此之外,还存在实名认证用户购买的市场,这也导致了一些“洗稿”的运用者借用他人的身份进行“洗稿”,这也大大增加了维权的难度,难以准确确定侵权的主体。
原创者在进行维权的过程中一般是在和侵权人无法进行私下和解之后才会采用诉讼维权的方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侵权者在知晓原创者的举报行为之后会将“洗稿”的内容撤下或者删除,这就造成了原创者无法及时取证。除此之外在以往的维权案件当中还出现了侵权者将案件的证据进行篡改和删除的现象,因此原创者在进行维权的过程中需要在证据被删除之前对侵权者“洗稿”的行为进行完整并且全面的取证,这个公证成本较高。原创者维权需要承担取证公证、时间以及律师等诉讼的成本,即便维权成功,和获得的赔偿相比也无法抵消这部分维权的费用,会给原创者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在现有的情况中,大部分的维权案例都是以败诉告终,这就导致了维权成本和收益之间出现了失衡的现象。
原创者在对“洗稿”行为进行申诉维权的过程中,法院需要根据表达和思想的内容来判断是否涉及侵权和抄袭。但是对于“洗稿”行为中表达和思想两分法的边界较为模糊,因此如何对其进行区分是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在现有的版权纠纷的案件当中,其实处理的实质是区分被起诉的作品中的相关内容,是属于思想的范围还是表达的范围,具有一个模糊的灰色地带。“洗稿”行为恰好是建立在了这个模糊的灰色地带上,“洗稿”者会认为自己的文章并没有涉及到具体文字方面的表达,只是一种对思想和创意的模仿。而在具体的司法实践当中则较难对“洗稿”文中中相关的文字属性进行思想还是表达的认定,对这方面的理解和判断处于过度静态和固执的局面,让原创维权者处于不利的境地。
根据目前对“洗稿”案件法律法规上判定的困难局面,本文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了以下几点关于维权出路的思考,具体内容如下。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信息传递形式受到冲击。目前大部分关于版权维护的法律法规还是根据传统信息传递市场而制定,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些相关的法规呈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性[3]。针对目前泛滥的“洗稿”行为以及自媒体作品侵权取证难和侵权主体确认不容易的特点,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针对自媒体版权侵权问题的法律法规,同时国家相关的版权部门应该联合其他部门定时对网络版权展开专项的整治行动,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让“洗稿”行为有据可依,有法可以约束。
“洗稿”现象猖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人们的版权意识较为薄弱,并且自媒体平台具有的匿名性和自由分享性质的特点,让版权相关方的版权后置思想更为突出,让原创者处于了明显的弱势地位。因此为了进一步打击“洗稿”行为,需要加强人们的版权意识,并形成维权联盟,这需要自媒体的平台商、原创者以及用户读者等各方面一起努力。当人们的版权意识逐渐加强,平台方会制定相关的限制来约束“洗稿”行为,而原创者则能够找到维权的组织,拥有更为强大的力量去保护自身的权益,在读者方面,读者自发抵制“洗稿”的内容或者进行举报,让“洗稿”失去市场,才能更好地对原创者进行维护,促进自媒体市场的良性发展。
目前自媒体“洗稿”行为还呈现出较为流行的趋势,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在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上还存在着滞后性以及不完善的特点,原创者维权困难并且成本较高。为了进一步约束这种不公平的现象,需要各方部门进一步加强版权意识,并制定出合理和完善的法律法规,才能进一步帮助原创者进行维权,遏制“洗稿”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