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培养中职学生的隐性能力

2020-12-07 13:22:30刘志闫全龙
魅力中国 2020年38期

刘志 闫全龙

(北方机电工业学校,河北 张家口 075023)

一、隐性能力及其作用

隐性能力既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因其有别于看地见的专业技能等显性能力。如:思维、判断等。

二、兴趣的调动是思维导图培养隐性能力的首要表现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颠覆性的思维工具,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简单、方便、实效。所以,思维导图也称为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树状图等等。

在《机械基础》课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机械基础》课理论性较强,对缺乏感性认识的学生,在学习时很难产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首先利用一体化实训室,为学生营造一种感性认知的一体化教学环境,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和实体模型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实践中学生的表现与教学设想大相径庭。溜号、搞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等等现象频发出现。把“思维导图”结合在一体化教学中时,却产生意外的效果。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学习,发挥想象力,按着老师的提示把学习的相关内容,用各种图形、符号、图案、文字绘制出一幅属于自己的学习作品—思维导图。

如讲授螺旋传动时,先借用一些物品,如矿泉水瓶、钢笔等演示螺纹的连接,再通过教学模具进行演示,然后让学生观察思考,为后续归纳总结知识点,创建思维导图做铺垫。再配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围绕课程重、难点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把课程内容用思维导图形式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思维导图形式不限,内容围绕课程主题展开联想,让学生发散思维,用图形、符号和关键词建立围绕螺旋传动相关知识点的知识体系,像螺旋传动的组成、原理、类型、特点,螺纹的种类、参数等。启发学生发散思维,把知识点中涉及的重要或需要理解掌握的内容用容易记忆的图形及关键词绘制出来。鼓励学生天马行空的发挥想象,用创新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出各具特色的、既是知识体系的展现又具观赏性的思维导图,学习的压力减轻了,学习兴趣却浓厚起来,夯实了学生隐性能力培养的基础。

三、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是思维导图培养隐性能力的次要表现

将思维导图和一体化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对于理论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极其有效。如《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实践中各类机械设备中常用的各种传动机构,包括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件、液压和气压传动四大部分内容。我们按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实体模型演示,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不积极主动的思考学习,依然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采用思维导图作为学习载体,每一次课程中,让学生带着思考观察实体模型演示,带着问题去观看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学习问题,然后,在教师拟定的课程主题下,让学生独立的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绘制与主题相关联的重难点知识。每次课程要求每个学生完成的思维导图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课程性质问题,课程的重难点知识体系是基本一致的,但在思维导图的绘制中,所采用的文字、思路、内容、图案等,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最终做出的“思维导图”知识体系一定是千差万别、各具特色。

每次课堂创作“思维导图”时,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极其关键。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慢慢锻炼培养学生学习的耐心、毅力和信心,让学习基础差的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发现自我,提升自信;让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在创作“思维导图”中不断挖掘自身潜能,提升创造力,逐步培养塑造学生的隐性能力。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都有明显提高,从初始的无从下手,到后来的得心应手;从茫然地抄录教材,到准确的归纳提炼知识点;从被动地让教师督促完成,到积极主动地学习完成“思维导图”知识体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逐步提升,学生隐性能力的培养效果显著。

四、无限创造力是思维导图培养隐性能力的内在表现

如今,“思维导图”专业软件已广泛应用。用“思维导图”软件绘制导图,确实快捷且清晰明了。但实践教学中,笔者不倡导学生使用专业的“思维导图”软件绘制知识体系,而是鼓励学生徒手绘制。中职学生大多数存在学习主观能动性差的想象,学习中需要教师严格、耐心的督促引导,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采用手绘思维导图,目的是让学生不受束缚,不去套用,大胆创新,随性设计,发挥学生自身的创造力。也许学生创作的思维导图过于简单或潦草,只要学生能拿起笔来,主动创作,培养学生隐性能力的教学目标就可以实现。

总之,职业教育培养学生时,在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实践证明,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开拓型学习工具,是教学上的一种思维策略,更是培养学生隐性能力的催化剂。运用思维导图时,教师要以激励为手段,用坚持做保障,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征,循循善诱的启发、引导学生,只要坚持并赋予信念,就会实现一体化教学改革隐性能力培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