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献波
(瀚翔建设有限公司,河南 商丘 476000)
市政给排水工程是重要的城市基础性设施,随着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对于给排水工程建设质量和运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给排水工程项目管理落实不到位,会直接体现在后期城市污水排放能力不足、自然生态环境被破坏等方面,会影响城市形象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加强市政给排水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强化项目管理措施,已经成为业内人士重要研究内容。
首先,设计人员要到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勘查,对地质环境、自然环境、地下其它单位管道线路分布情况、地上建筑设施的位置和分布情况等方面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样不仅可以确保线路布局的合理性,同时,也可以让施工工艺和施工材料的选定更加准确;其次,根据给排水项目实际作业范围和工作情况,设计合理的管道压力,一方面避免管道压力不足,无法正常完成给排水服务,另一方面避免管道压力设计过大,导致管道出现爆裂或开焊等问题,进而使给排水管道出现渗漏,影响市政给排水工程的实际价值,甚至降低其使用年限;第三,在设计方案制定完毕后,要联合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等多部门,对施工方案和设计图纸进行会审,确保施工方案的正确性,尤其要对隐蔽性工程和施工难点部分的论证,一旦发现问题就需要立即整改。另外,还需要做好施工计划的编制工作,明确工程项目的施工顺序,保证工程项目可以依据施工规范和施工组织计划按部就班进行[1]。
首先,要制定严格的采购计划,对重点材料和采购批量较大的材料要实行招标采购模式,采购人员一定要做到“货比三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价格最低的施工材料;其次,在管道、焊条、管道支架、结构件等施工材料入库前,需要对每批次的进场材料进行质量抽检,必要时还需要将材料送至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于不合格材料要采取退还处理并告知材料供应商,这样可以保证施工材料质量;其次,在给排水项目动工前,施工人员还要对施工材料进行二次质量检查,主要检查外观是否出现损伤、型号和规格是否正确等方面,如果发现无法使用的材料要及时清理出场,避免出现误用而影响项目施工质量和项目进度。
首先,要保证施工工艺运用的合理性,确保施工人员严格遵守工艺要求进行施工,严禁采取“经验式”施工方式,一旦发现未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需要严格处理相关责任人;其次,要做好施工人员岗位培训,一方面要对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和施工理念进行培训,使其可以全面掌握相关技术要求,另一方面是要通过思想政治培训,让施工人员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这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第三,要在施工过程中对隐蔽性工程和重点项目进行质量管理。例如,在焊接前要确保焊接区域杂物清理干净,焊条型号与管道钢材相吻合,要检查管道焊接缝质量,避免出现焊缝渗漏情况。在架设管道时,要保证管道连接质量,对地基稳定性进行检测并确保架设支架不会发生位移或者塌陷情况;另外,在给排水管道安装完毕后,需要对管道的密闭性进行试验,这是项目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发现管道出现渗漏点或者局部管道架设不稳,应当及时进行返工处理,并在处理后进行二次质量检查。只有当给排水项目通过质量验收标准,才能进行土壤回填和压实处理。
项目安全管理是给排水工程项目管理中非常关键的一环,这是保证施项目安全进行以及施工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施工现场应当配置多名现场监理人员,一方面要对给排水项目施工安全进行监管,另一方面要排除现场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例如,在对坑基进行挖掘时,要避免对地面建筑设施和地下原有管线设施造成损伤,避免对周边居民带来安全隐患;在进行管道焊接或者结构件焊接施工时,应当避免焊接火星引起火灾,给现场人员带来安全风险。施工单位要事先告知作业人员项目中存在的安全风险点,并制定安全风险应急处理方案,这样可以显著提升给排水项目安全性[2]。
首先,在项目设计阶段进行成本管理,缩短设计时间、降低设计成本;其次,设计方案要体现出经济性,避免为了保证项目质量而采取不必要的材料、工艺等,进而导致项目建设成本增加;第三,对于在保证项目质量同时,经济性突出的设计方案,可以对设计人员进行适当奖励;第四,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施工工期、控制施工材料用量,同时,强化施工质量监管,避免出现返工现象,一旦项目出现返工,势必会增加人员开支成本、材料成本、设备租赁成本等;另外,还需要做好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管理。
结语:在市政工程给排水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贯彻落实项目管理,将其贯穿到整个施工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对施工项目管理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要认识到做好这样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施工方案设计、施工材料质量、施工过程监管、施工项目安全以及施工投资成本等方面进行项目管理,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质量,使给排水工程可以展现其内在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进而推动城市更好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