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大厂回族自治县城区第一小学,河北 廊坊 065300)
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教与学的过程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探究,充分发挥主体性,教师在互动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课堂氛围异常热闹,学生“动”起来了,但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提问、回答是师生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互动形式。课堂中的问答是反馈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课堂中的问答同时也是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其目的是让学生思考。课堂教学中不能离开提问,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教师要注意提问的技巧与方式,但实际教学中的师生问答有诸多的问题。
(一)提问内容过宽。有的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开放,提出的问题目标性不强,范围、内容太宽,为学习知识没有铺垫作用。有的教师设计的问题没有目的性。学生回答的问题与所学的知识无关,课堂气氛虽然活跃,但他们没有学到知识。
(二)提问频繁。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满堂问”。有的教师提问简洁,但节奏过快,尤其是数学问题提出后,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空间。如果提出的问题过多、太过频繁,不能突出教学重难点。过多的提问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一味地提问,容易让学生的思维疲劳,导致他们对教师的提问兴致缺缺。
(三)问答过于简单。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肤浅,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回答出来,这样就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课堂气氛热闹,学生会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提出问题过于简单,时间久了,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有的教师以对、错当成问题来问,导致学生思维缺乏深度与广度。他们只能以“对”“不对”来回答。这样的问答,师生没有进行深入交流,互动效率很低。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互动的主体。也就是说,师生双方不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双方不能单独活动,而应共同活动,主要表现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也可以是教师与小组互动、教师与全班学生互动、小组与小组互动。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互动方式主要有教师自问自答,还有教师与全体学生互动。虽然小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初有成效,但有的小组活动并没有实现其真正意义上的互动。由于受新理念、新课改的影响,教师与小组地互动、小组成员间的互动越来越瘦教师的重视。教师应意识到:教师也是小组活动的主体之一,教师也是小组互动活动的参与者之一。教师在与小组互动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同时也引导他们之间要相互影响。虽然有的小组活动进行的有声有色,但师组互动、生生互动、组组互动效果并不好。
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的教师准备得不充分,其主要表现为:思想认识不足,对新课标中一些教学理念理解不透彻,没有分析清教材内容,预设合作契机不合理,互动环节安排不合理;另一表现是在实施过程中准备的不充分,学生随意分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种形式。教师在与小组互动过程中地指导没有意义。有的教师在小组活动开始时没有提出具体要求。教师组织学生开始活动时,学生不知道自己在活动中应做什么、怎样做,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缺乏合作能力,合作学习中,成员间自己做自己的,学生间的汇报发表的是自己的见解与主张,不考虑其他组员的见解,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这样的合作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以上分析了小学数学互动课堂的种种问题。如果想打造理想的互动课堂,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真正的情感交流。师生关系和谐是师生互动的前提。要想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引导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自身融入学生中,与他们共同活动。加强与其互动,增进师生间的情感,通过互动交流了解其内心世界,让学生乐学,这样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积极创新,发掘学生的潜能。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生师生互动环节时,应致力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目的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积极研发校本教材。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关注学困生。学困生缺少的是自信,在互动过程中往往被忽略,因此,在课堂互动中,教师应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也能体验成功的乐趣。学困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有成就感,教师应及时表扬,增强其自信心,激发其上进心。教师布置作业应分层,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设计互动环节、选用教学方式时应有针对性,让学困生在互动中主动探究,引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互动过程中,学生应培养一些良好的习惯:要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注意听教师、及学生的发言,为互动做准备;表达能力的好赖直接影响着互动的效果,如果学生表达清晰、生动,互动效果好,这样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反省是学生自我思想活动的过程,这样他们就能找出自己与他人的差异,让学生做到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