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明
(江西国录大数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江西 赣州 341000)
防雷接地设计是一项非常系统、复杂的电气设计,需要设计人员能够针对防雷技术的应用要点,对防雷接地中各个环节进行合理的设计,同时还要保证施工过程中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设计要求,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电气防雷接地设计工作的效能,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电气系统的质量。
建筑电气防雷接地技术主要有引下线、防雷装置以及接地装置等,其中防雷装置主要包括内部雷电防护装置与外部雷电防护装置,引下线的使用需要与接闪杆、接闪带等结合使用,主要是把雷电流向接地装置传导。接地装置主要是用于传导雷电流,并在此基础上将其流入地面。此外,等电位连接一般情况下是对装置与导电物体电位差的有效连接,以此有效避免雷电对接地装置的损坏,其中接地系统主要分为工作接地、防雷接地以及保护接地,防雷接地还具有使建筑物保持等电位的作用,在对接地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防雷接地系统在其中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提高建筑接地系统设计质量。
电气安装中涉及的防雷接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安避雷针前没有仔细检查避雷针质量是否能够保证正常工作;安装位置不当或者焊接存在质量问题,有空洞、夹渣等,影响了传导能力;建筑物的檐角、屋脊、女儿墙、房顶金属设备很容易引雷遭遇雷击,避雷装置保护半径不足、数量不够;连接线长度不足,导致焊接位置不当,避雷装置效果难以发挥;未考虑室内电子设备雷击屏蔽、室内潮湿地区设计避雷装置且未做防护引发人员、设备安全问题;接地埋深不足,导致接地效果不理想,影响性能。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防雷接地施工效果,必须引起重视。
建筑电气安装中接地工作至关重要,是保证整个建筑各个单元防雷安全的关键。首先,施工团队需要根据建筑整体结构特点和当地环境,制定合理化的电气工程接地方案,在安装完成后对各个地点防雷接地效果进行检测,如果出现不符合标准的,需要增加人工接地,全面保证建筑各个位置接地状态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利用基础内钢筋作为接地体,是最常用的方式之一,正常施工的主要工艺有扁钢与扁钢搭接、扁钢与圆钢搭接、圆钢与圆钢搭接,扁钢与扁钢焊接长度为宽度的2 倍,不少于三面焊;扁钢与圆钢、圆钢与圆钢焊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 倍,双面焊接。焊接过程需要充分保证焊接准确性,并且保证焊接质量避免出现虚焊、裂缝和气孔等,否则容易影响接地效果。同时,不仅要保证焊接缝饱满均匀,还要确保拥有足够可靠的强度。
防雷引下线施工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来进行,不得凭借经验做出主观臆断。通常设计图纸中会将防雷引下点的位置明确标注出来,施工时按照图纸标注的位置来进行即可,不得私自更改引下点的位置,否则会影响到防雷效果:注意将地下结构柱的钢筋绑扎好。在进行接地极与入户处的连接时,要做好强弱电箱的跨接工作,设备或导电部位不得外露。连接金属线槽、电缆桥架与接地装置时,可以采用扁钢以保证可靠连接:卫生间部分要采取可靠的局部电位连接。
在进行防雷接地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通过侧位打眼的方式进行避雷支架的有效安装,一般情况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根据实际施工情况以及设计图纸确定打眼位置;第二,用电锤的打眼过程需要在成品10cm 处完成;第三,将避雷支架插入,并且在此基础上灌入水泥浆,在此安装期间需要彻底清理粉末,同时施撒适量清水。
一般的防雷装置分为两种,一种是防雷网络,另一种是直接使用避雷器。尽管这两种类型的防雷装置都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但它们应该根据建筑物的结构来确定。防雷网是一种借助于墙内钢筋网的防雷装置,一些建筑物还可以加装必要的辅助防雷网。在雷电防护网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和规范进行,雷电防护网的位置应选得好,通常在拐角或屋顶等突出位置。网格的密度要根据实际的建筑需求以及建筑的安全系数而定,一般避雷网面积在一百平米以内,避雷网的安置形状一般为正方形,当然具体的形状不是固定的,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避雷针安装时候要注重连续性,其次要选择好避雷针的位置,做好避雷针材料的选择和辅助材料的选取。避雷针安装的位置一般都在建筑的顶端,主要作用是防止建筑物内部的电气设备免遭雷电的攻击,保证电气系统的安全性。
为了保证电气安全,需要进行严格规范的电气接地施工操作。同时,还要依据具体情况进行侧重施工或者是适当的整改。这就要求广大电气接地施工人员要熟练地掌握电气接地的基本知识以及相应的国家要求,并在施工的过程中、在日后的电气接地技术及相应的电气安全问题的处置过程中,应结合相应的信息技术内容,按照实践内容,从基础的接地施工技术环节进行分析,实现现有的电气接地技术与信息技术的相互结合,促进整体实践施工技术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