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湘培
(石家庄市第四中学,河北 石家庄 050000)
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两个语文学习的重要元素,在初中语文学习生活中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正确积极而有效的输入环节,但是缺少必要的写作训练则会导致语文能力水平提高过程中出现断层,只有在大量优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结合必要的输出练习才能使语文学习事半功倍,读写结合能够有效做到这一点,避免学生面对文题无从下手的窘迫,同时在短时间内将输入的新鲜想法通过写作的方式转变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经过长期的训练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对作家作品的赏析,吸收其中的写作方法和优美文句并转化为自己的需要表达积累能够帮助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阅读是我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提高文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到大量的中国古代文学,诗词和文言文,这些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很难接触到的文言文通常文章短小精悍,寓意深远,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阅读能够帮助我们提高作为一个汉语学习者本身的学习能力和文化素养,同时结合必要的输出性训练,长此以往能够不断提高文章的鉴赏水平和能力,能够鉴别优质文学作品,有选择地输入高质量的输出,读写相结合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积累,更好的帮助学生生活和学习。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害怕写作,每周一次的写作训练对于学生来讲是学习生活中最苦不堪言的差事,这就说明,由于写作用时多困难大,学生已经产生了写作抵触心理,而在平时的阅读和分析课上学生的积极性明显高于写作课,这就说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出现了阅读和写作分离的问题。教师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理解能够使学生完成一部分必要的输入,但是由于初中学习科目繁多,学习任务重,很多时候学生阅读时间不足,仅凭借课堂上的时间很难完成必要的知识积累,写作训练的不足很难使输入的知识完成转化,从而使得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水平的提高。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会提供必要的写作摹本,通过教室自己总结的写作格式和套用句子帮助学生完成应试教育的任务,在考试中取得体面的分数,另一方面会使学生思维僵化,由于缺少相关的写作训练,学生的写作素材和写作思维都被固定在一个十分狭小的范围里,长此以往学生只会认为写作是一种机械性的重复毫无创新可言,写作变成了一种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从而产生抵触心理和情绪。接到写作任务的第一时间就会感觉苦不堪言,殊不知写作是自我表达的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在应试教育的条件下,使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写作方法必要性和意义。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上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总结,我们能够提炼出许多有益于语文学习的素材和文段,在分析文本过程中就应该强调学生平时的积累,通过课堂上必要的即兴抒发个人观点的环节,缩短学生阅读和写作方法转化时间,写作是一件需要灵感的事情,灵感的来源是大量优质作品的输出。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一问,作者通过描写父亲为他买桔子的场景表现出父爱的无声而伟大,这时就可以通过课堂上的时间要求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关于父母之爱的场景并通过一定的文学加工进行分享,长此以往,课堂上的阅读和写作训练能够自成一体,缩短输入和输出的时间,更好完成材料和观点的转化。
在课堂上对优秀作家作品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教室不应该只对作品本身的含义进行解读同时应当注重对于作家写作风格和写作技巧的理解,并帮助学生学习必要的写作方法,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形成创作的习惯,不能只满足于作文模板,为了写作而写作很容易走进死胡同,同时在学习优秀作品的过程中课下应该为学生布置随笔或者练笔,不断帮助学生完成输出过程中的文字积累,形成自己的写作思维,在学习不同文体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体会创作的乐趣提高写作积极性。
一首即兴的抒情诗一段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练笔和一篇成功的议论文或者日记都是写作方法重要形式,古往今来的作家没有一蹴而就的,他们成功的秘诀不外乎是大量的阅读和笔耕不辍。在初中语文学习中也应当鼓励学生形成这样的思考方式,鼓励学生形成写日记的习惯,在日常阅读和学习中多思考勤动笔,通过仿写文段或者扩写文章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写作形式的多样化会使学生不断感受到,写作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不会因为每周的作文训练愁眉苦脸,表达是一件令人身心愉悦的事情是我们自我调节的重要手段。
阅读和写作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基础,只有这两个基础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先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法,通过大量的输入和优质的融入生活的输出,我们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先到属于自己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