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雯昕
(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0200)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于高职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教育教学工作来说,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应当对课程设置进行科学设计和系统安排,努力提升高职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有效性。这就需要对高职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大力推动高职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科学化、规范化、效能化,为培养高职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个别高职院校在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到位的方面,制约了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有的在课程设置方面缺乏科学性,最主要的就是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尽管课程相对较多,但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相对比较薄弱,而且很多课程已经与新时代、新要求和新任务不相适应,但却没有进行改革和创新;有的在课程设置方面缺乏融合性,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把“实践育人”纳入到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当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够紧密,而且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引导性、创新性同样受到了一定的制约;有的在课程设置方面缺乏创新性,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模式创新不足,没有从“工学交替”的角度进行科学设计和系统安排,还没有从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课程实施方法、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对接岗位选择以及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课程开发主体构成方面进行创新,必然会制约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整体效果。
从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整体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这方面都进行了实践和探索,普遍设置了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营养与健康、育婴师实务、保育员实务等课程,基本上能够满足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的需要,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当更加高度重视高职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从优化和完善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战略高度入手,更加重视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针对性、特色化,不断丰富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进而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更前沿、更系统、更具有综合性的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知识。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正确处理好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之间的关系和比例,努力使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在开展高职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还要进行系统设计,突出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融合性,除了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之外,也要从学校导师、幼儿园导师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如为了能够使“两类导师”的教学活动既相互独立又有效衔接,应当在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进行有效融合,并且要具有一定的互动性和渗透性。要更加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将其纳入到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当中,进一步强化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引导性和创新性。要将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人才建设”进行有效融合,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职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课程中融入一些“创新项目”内容,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创新,这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及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在开展高职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课程设置的创新性,着眼于推动“工学交替”,更加重视对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综合设计,对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课程实施方法、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对接岗位选择以及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课程开发主体构成等进行深入研究,努力使其更具有整合性和操作性。强化高职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创新性,还要更加高度重视课程之间的密切结合,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责任意识、法治意识等诸多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因而在高职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应当融入更多的相关知识与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效。
综上所述,要想使高职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教育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一定要在课程设置方面狠下功夫,特别是要着眼于培养优秀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人才,更加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重点在强化课程设置科学性、强化课程设置系统性、强化课程设置创新性“三个强化”方面努力,推动高职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取得更好成效,为深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