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凯
(贵州省织金县第二中学,贵州 毕节 552100)
通用技术课程充满综合性和实践性,但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仍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无法真正发挥出该课程应有的教学价值。为改善此现象,教师应努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限,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本文将就此展开探讨。
技术意识与工程思维作为通用技术课程核心素养中最为基础的两项,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通用技术基础知识体系,以此作为坚实的知识壁垒,使学生的两项基础的思维意识素养得以在储备丰富且正确的理论知识支撑下生根发芽,为学生的通用技术能力发展打下良好的主观基础。因此,想要在高中阶段的通用技术课程中使学生的主观技术意识与工程思维两项核心素养得以养成与发展,需要教师首先在教学实践中对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辅助学生在基础知识的课程学习中建立起稳固的基础知识体系,以此为学生的思维意识素养发展提供理论保证。
例如,在《技术的性质》一课的学习中,笔者为了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解决在基础知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与疑惑,实现基础知识的巩固,在教学实践中利用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针对教学内容中技术的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与专利性四个基本特点的知识内容开展了问题互解、知识互查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帮助学生深化对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帮助学生巩固技术特性的基础知识,学生将能够在技术性质的基础知识体系支撑下对某一技术领域在社会实践应用中所形成的影响与意义进行科学的分析,或是结合技术的特性等所学的基础知识对某一技术进行要素分析。在基础知识体系之上学生能够对技术产生更加直观的认识与理解,使学生的技术意识与工程思维基础知识体系的种子生根发芽。
创新设计与图样表达是学生在通用技术学习与应用过程中为学生的实践提供灵感与方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具体表现。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教师以培养学生创新设计与图样表达为教学实践方向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空间,通过课堂鼓励创新表达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开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思维创新与表达的实践中得到自身创新设计与图样表达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一课的学习环节中,笔者为了学生能够切实地掌握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高效、健康、舒适、安全目标,并确保学生能够贯彻落实到未来的学习与实践应用环节中去,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设计时间,让学生以关系目标为前提大胆地进行创新技术的构思,并利用图样绘制的方式表现出较为具体的设计内涵。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在开放性的任务中大胆地发散思维,通过创新的思维在人际关系目标的基础上进行了技术设计构思,并在整理思路后通过绘制图样的方式清晰地表达出自己所构思出的技术结构。通过笔者为学生提供的开放课堂环境使学生切实得到思维的创新性发散与掌握了具体化的表达方式,在教师的鼓励下通过落实的方式深化了对人机关系目标知识的理解并且得到了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高中阶段的通用技术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核心素养中物化能力的培养指标对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实践环节进行相应的创新。教师可以通过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应用展评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中的独立实践通过展示给教师的方式得到及时的专业的反馈,让学生在展评一体的实践模式中直接获取到方向正确的操作经验,使学生在将创新思维利用实践转化为有形物品或是通过操作对现有技术事物进行创新的过程中更加熟练。
例如,在《制作模型》一课的实践环节中,笔者在课堂中以严格的标准对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所制作的模型进行了逐一的审查,并随着学生的展示及时地向学生指出其模型制作中与模型制作一般步骤相违背的不足之处。在展评一体模式下,学生通过向教师展示自己模型制作实践成果的方式,能够及时地从教师的评价中得到对自己实践成果内涵的反馈,让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在物化创新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从直接反馈中获取操作经验,以查漏补缺与经验积累的方式得到物化能力核心素养的提高。
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为课堂教学注入全新的生机,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教师也可运用电子白板和DV 等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无论是课程资源还是教学方法都较为丰富,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发挥着促进作用。以“工艺”一课为例,教师可基于教学内容,提前录制实操视频,如电钻、曲线钻的使用,并在课堂教学中播放展示。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到相关的生产车间进行实地操作。此外,学生还可依照自身的需求,查阅针对性的课程资源,自主下载,进而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提升自主发展能力。
在高中阶段的通用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明确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方向的重要性,之后结合通用技术的学科教学特点对教学模式做好创新与发展工作,以此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创造出优越的环境,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