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民族乐器与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

2020-12-07 13:22:30赵德乾
魅力中国 2020年38期

赵德乾

(北京师范大学大连普兰店区附属学校,北京 116200)

引言

音乐几乎伴随着整个人类的发展历程,我国作为文明古国之一,也留下了丰富的民族音乐遗产。很多民族乐器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风格独特,在世界艺术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要想让我国民族音乐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小学应该加强民族音乐的教育,让民族音乐和课堂教学产生紧密融合,并通过民族音乐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成长,形成丰富的音乐素养。

一、现阶段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的问题

(一)家长和学校对于民族音乐教学不够重视,学校没有专业的民族乐器

小学要进行民族乐器教学,必须要有一定量的民族乐器作为支持,民族乐器是进行教学的基础。但是,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很多学校在民族乐器上一直没有做出良好的选择,导致目前很多学校没有足够数量的民族乐器储备,给教学形成了一定的阻碍。再加上音乐不是应试学科,使得很多学校对于音乐教学不够重视,对民族音乐教学更是有所忽视。

(二)教师技能水平不足

由于乐器教学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从基础开始,首先了解乐理知识。很多民族乐器演奏技巧复杂,教师并不能熟练掌握。这也给民族乐器教学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学校要想针对某一民族乐器开展教学,就需要让音乐教师掌握这一种民族乐器,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力,很多小学并不愿意承担。这也就导致很多小学音乐教师在民族音乐教学方面不能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

(三)音乐课课时安排不合理

当前,虽然越来越多的小学已经开始着手讲民族乐器引进校园,但其实际效果并不好。比如,很多小学选择了将柳琴带入课堂,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效果并不理想。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音乐课时安排不够合理。尽管民族乐器引入了音乐课堂,但是学校对于音乐课教学时长没有提供足够的保障,这对于音乐课教学并没有起到改善作用。我国很多小学每周只安排一节音乐课,很少一部分小学能实现每周两节。有些民族乐器本来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学时长再得不到保障,学生势必难以通过音乐课的学习快速掌握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族乐器教学的开展。

二、促进民族乐器融合的有效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让民族乐器教学顺利开展,教师首先应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爱学习民族乐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以情感为引线,让学生逐渐在练习中培养对民族乐器的情感。教师还可以适当为学生播放一段民族乐器演奏的名曲,让学生感受到民族乐器的魅力。比如,在进行葫芦丝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葫芦丝演奏的世界明确,比如《月光下的凤尾竹》和《竹林深处》等,让学生受到葫芦丝美妙音色的吸引,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提高教学民族乐器的掌握水平

想要让民族乐器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学校还要从教师入手,让教师对于民族乐器的掌握更加纯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各种技巧的教学。只有教师充分掌握了民族乐器,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良,来让音乐课堂更加形象生动,让学生学习更加轻松。学校在选定民族乐器之后,应该针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能够熟练掌握演奏技巧。另外,教师自身也应提高重视,认识到民族乐器教学对于学生音乐素养提高的重要意义,以身作则鼓励学生进行民族乐器学习,同时以科学的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艺术细胞,完成学习。比如,在演奏某一乐曲时,教师可以将乐曲进行分段,让每一个同学各演奏一段,这样,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演奏中来,同时还能在合作的过程中培养演奏默契,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民族乐器的演奏,以伴唱的形式来让课堂教学形式更加多样。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组内一名学生进行民族乐器的演奏,另一名学生进行演唱。

结束语

民族乐器的教学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经常需要贯穿整个小学音乐课程。小学领导需要提高重视,为民族音乐教学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教师也应该积极提高自身的民族乐器演奏水平,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更加纯熟的技能状态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良好地掌握民族乐器,提升音乐素养。本文简单分析了现阶段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对广大小学音乐教师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