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羽
(西大两江实验学校,重庆 400700)
素质教育倡导下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使得教师们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而言,教学方法是极其重要的。初中阶段的学生们抽象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形象、具体的教学方法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的学习关键在于对数学公式和概念的理解与运用,任何学习都忌讳死记硬背,这样所导致的结果只能是生搬硬套数学公式。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了一种题型,课下学生对于这种题型可能会做,但是题型稍微有所变化,学生便无从下手,不知所措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包括思维的敏锐性、发散性、独创性等)。而创新必须以主动性地发挥为前提,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允许他们在课堂上质疑,并对此进行积极地回应,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而初中数学的某些概念却很抽象,这对于学生充分理解概念的含义是不利的,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具体、形象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可以拿生活中的实例来举例子,并通过这些例子把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不仅能解决一道题,而且还能解决这一类型的题。
初中数学的教学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教师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可以获得进步的。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个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往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如今的教学理念了。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差距,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全身心地为学生着想。教师可以在开学之初,以测试的方法对全班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个大概的了解,这样有利于教师因成绩的差异而施教,这样不仅能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更能了解每个学生的短处,对成绩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每天的数学作业,对于接受能力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提高性的题型;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多布置一些和课本基础知识有关的题型。因材施教并不仅仅是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还应该包括男女生之间的性别差异。
因性别不同而施教,男女生的优势点不同。男生善于抽象思维,女生善于感性思维。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比如,有些男生学习成绩不好,教师可能仅仅把这归于男生的调皮,而不是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启发,可能该生就得不到相应的发展,因此,注重性别差异的教学也是十分重要的。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材施教不仅仅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并且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何科学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方法对教师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教师要多表扬学生,抓住任何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点,都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并为其指明下一步努力的方向,要让学生知道,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是公平的。其次,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分层次教学,加强教育与教学针对。在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要实施集体教学,但课下教师可以进行个别指导,尤其是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特别注意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接受和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基本上不管学生的具体情况,只是根据提前准备好的教案实施教学,甚至提问也大多是课前预设好的。而现代教师观告诉我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这样教师就不能把传授知识作为自己唯一的目的和任务,更不能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应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为他们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比如,对于数学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对于数学课本上的概念、公式要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教师要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中解脱出来,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上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帮助他们反思自我,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寻找、利用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也要学会反思,对自己工作时的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及时寻找正确的教学方式。最重要的是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并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师不再是以往的权威者,相反,教师要允许学生敢于质疑自己,明白双方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在这种和谐的气氛中,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比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一道数学题通常有几种解题方法,教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探讨这几种解题方式,而不是教师一股脑地全部告诉学生,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多种多样的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是事半功倍的。在素质教育观下,教师从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三方面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无疑对于制定科学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是有重要意义的。比如,教师要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不同的个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注重因材施教,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等等。总之,教师要根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来进行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