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勇
(河北省隆尧县莲子校区,河北 隆尧 055350)
在小学,每一节体育与健康课程,都经历了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课后总结这三个环节。
在深化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对我们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模式是教育理念、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完整结合,所以我们的教学模式需要在日常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实践检验和修正。
小学体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会慢慢形成一种带有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固定的教学模式容易固化教师的教学思维,同时也让学生慢慢失去对课程的兴趣。例如在新授课中,我们的老师通常会按照引入新课--讲解示范--展开练习这个教学顺序,所有的新内容教学都是千篇一律。
教师的课程安排多采用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有道是:有教无类,教无定法。当代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倡导多元化教学结构,结合课的类型、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科学制定课程教学结构。一成不变的课堂结构势必会让学生在枯燥乏味中慢慢降低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的教学对象成长环境优越、好奇心强、有个性、意志品质弱,现阶段如果不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革新,会影响教师的创造性,进而限制学生的发展。
以往的教学模式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形成的,注重学生的身体锻炼,却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所忽略。
我们的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包括学习能力和运动能力在内的各项身体能力都处于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好奇心强、模仿意识强、活泼好动;我们在选择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的时候要重点结合这一学情。结合学生特点,1、2年级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可以采用游戏化模式进行教学。这一阶段的学生对游戏非常喜欢、参与程度高、师生配合程度较好,同时对运动量的把握也相对容易。3、4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适应小学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这一阶段可以采用分层次和分组教学模式,以激励式教学法为主,目的在于全面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主动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5、6 年级属于高年段,这个阶段的学生身心已经开始全面发育,各方面的身体能力都在进一步增强。这一阶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模式可采用小组探究、分组合作等模式。
现阶段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全面,教学任务繁重。课程教学目标涵盖了学生参与、项目技术、身心健康等多个方面。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老师会根据学情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例如,在球类项目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模式是自主学练模式和合作探究模式;跑跳类项目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模式是游戏化模式和分层次模式。
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种类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综合课。结合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点、任务和教学目标,可划分为包括新授课程、复习课程、考核课程、引导课程在内的多种课程类型。在实践教学中,新授课我们经常采用分层次教学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复习课经常采用分层次、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等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安全、有序是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考量指标,小学生的各项能力均处于初级阶段,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在实践教学中和我们应当重点关注学生的课堂安全,强化课堂的安全管理意识。
对于“教”与“学”的关系,在传统领域的体育教学课程观念中是“教”决定“学”。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必须服从并配合教师的教学。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作为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教”是为“学”服务的。
华而不实的课不能定义为一节优秀的体育课;只实现了部分教学目标的课也不能定义为优秀课;课堂上实现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学练的课是优课;以全面发展学生身心为目标的课是优课;课堂教学是否成功往往取决于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我们所处的是网络时代,网络在人的沟通交流、信息应用、资源共享方面都具有其他媒介不可比拟的优势。如何将多媒体技术引进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将于摆在我们目前的一个全新的课题。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分析,进行备课,进行课堂教学等等,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它的优越性不言而喻;但是,我们同样面临不少问题:硬件设施的不足、教学环境的限制、教师技术能力的提升等等。
2.体验式教学的摸索
体育与健康课程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学习实践,能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悲伤。我们的教师可以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变,参照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实践参与程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应用能力。
尽管历经多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但是由于很多客观原因的存在,导致我们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仍存在不少问题。例如体育教学活动场地不足、体育教师师资的缺口较大、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考核标准有待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单一守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