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课堂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尝试与思考

2020-12-07 13:22:30张镇秋
魅力中国 2020年38期

张镇秋

(南川道南中学,重庆 408400)

一天,在上女生篮球课时,我发现有部分同学在投篮练习时在旁边观望,当看见其他同学投球进篮筐的时候,则露出羡慕的神情。问她们为什么不去练习,她们说出了原因:原来,她们力量小,基础差,没有掌握投篮技巧,多次投不进,因此丧失了信心。发现了这个问题后,我和体育组其他老师进行了交流,又发现了许多其他类似问题。于是,我们进行了讨论,并针对性地对一些运动项目进行了改造,许多学生对此非常欢迎,并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运动兴趣。现列举如下,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改变项目器材要求,降低难度,提高学生兴趣

针对部分女生力量小,基础差,投篮技巧差的情况,我们将一个直径两米的圆环绑在高2.8-3 米的柱子上,让女生练习投篮,由于高度降低,篮筐增大,命中率大增,不时传出她们投进后的欢呼声。不仅如此,一些男同学看到了这个工具,一个个兴高采烈的玩起了平时因篮筐太高而不能玩的扣篮来了。排球在我校一直是重点项目,然而,由于标准排球的皮质硬,速度快,初学时,许多同学特别是女同学,垫不了几个球就两手红肿,因为技术不到位,球也到处乱飞,觉得吃力不讨好,不愿再练习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学习排球时,先用软排球练习垫球技术,掌握了技术,体验到乐趣,再逐渐过渡到用正规球练习。许多女同学因此兴趣大增,不怕劳累,每节体育课都坚持练习垫球,不但垫球技术好,由于长期坚持,连以前最怕的800 米测试也轻松过关。

二、改变场地要求,提高学生兴趣

在学习完足球的基本技战术和规则后,由于课堂上时间短,人数多,及学生的身体条件,我们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利用足球场的禁区或其他小场地,放置一个栏架为球门,不设专职守门员进行比赛。对基础好的同学,我们甚至不设球门,而是设一个桩子作为球门,练习他们的射门准确性,也取得较好效果。由于初中学生的耐力素质处于发展期,小场地这个改造方式对于初中学生也适用。

三、改变比赛规则,提高学生兴趣

在进行小型排球比赛时,因为大部分学生还未掌握好基本技术,我们还打破传统规则:改变人数要求,双方人数只要相等,甚至只要对方同意,人数不等也可以。击球次数也由三次过网改为可以是4 次或更多次。鉴于大部分同学特别是女同学跳的高度不够,甚至降低网高让他们也体会扣球的乐趣。

像以上这些对项目的改造我们还有很多,在教学上也取得了较好效果。教师只要开动脑筋,多与教师和学生交流了解,发挥创造性思维,从运动项目的技术要求,器材要求,场地要求,比赛规则等多方面进行改造,合理安排学习内容,一定能激发学生兴趣,达到学习目的。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某一项目感兴趣,才会去关注,去探索,去实践,并在实践中学习,找到成就感,享受到成功。才能形成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参与,长期参与,从而为其形成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达到我们学校体育的目的。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本身就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以生为本”的具体体现。因此,如何根据学生情况,学校实际创造性的选择教材,改造运动项目,使之适合学生自身条件让其对所学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就会逐渐形成运动爱好和运动兴趣。在体育教学中,对教材内容是否感兴趣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教师应在平时与学生多互动交流,了解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各种难度大,技术性要求高的体育项目进行合理改造,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基本技术,再逐步提高难度要求,使学生喜欢并参与这些项目,并从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功的喜悦,由乐学到爱学再到我要学,从而养成主动学习参与锻炼的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树立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