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方法

2020-12-07 13:22:30任雪梅
魅力中国 2020年38期

任雪梅

(秀山县龙池镇中心校,重庆 409904)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各项能力综合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尤其需要注重他们知识文化的积累。然而,在实际小学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朗读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一能力的形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教师的耐心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发音和语感,以此为后续识字、读字奠定基础,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

一、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意义

(一)增强学生审美感悟

语文朗读训练能够有效增强学生们的审美感悟。例如,在《找春天》一文中,文章中对于春天的描写“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哇、找哇”这一段描写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春天景色的动人之处。朗读的过程中也是将文学作品内涵的情感外化的过程,教师有感情地带领学生朗读,能够激发出学生内心对春天的向往之情,进而将这种情绪带入到朗读中,将春天的美感充分表达出来,加强学生对文章的审美感悟[1]。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

朗读训练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的形成能够为学生的日常对话语言和书面语言作支撑。在朗读训练中,教师需要以文章作为基础,进行大量的朗读训练。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解决断字、漏字缺字等问题,能够更好地认知字词、把握文字[2]。训练完成之后,朗读训练可以针对学生的语序,让学生能够在朗读中把握节奏。

(三)发展学生语言思维

教师通过朗读训练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通常情况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关注到文章使用的典故。这种阅读与学生的语言训练呈现分割状态,学生走出课堂就无法回忆、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而通过朗读训练就可以让学生掌握文章的整体逻辑,发展学生语言思维,为学生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教师示范朗读

小学生拥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但是由于朗读经验的缺乏,在语文朗读的过程中没有能力把握好节奏、语速、语感等。对此,要想不断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就需要教师进行示范朗读教学。在示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朗读更加流利。学生们在认真倾听、模仿之后,能够从根本上掌握朗读方式。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们通过想象来形成画面,以此对文章的中心大意、情感思想进行感知。

例如,我们在学习《荷叶圆圆》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配合朗读过程,为学生们展现一池荷叶的美好画面,让学生们去观察池塘里面都是什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接着,教师可以通过配乐加以画面辅助的方式进行示范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在针对“珠、躺、停、翅、膀、朵”等生词。此外,教师还需要让学生们对课文内容有着初步的了解,接着引导学生们通过全班齐读课文的方式来纠正学生们的读音。在描述完教材内容之后,让学生们观察小青蛙在干什么,小青蛙在荷叶上跳来跳去,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3]。这样一来,能够指导学生们进行正确的发音。

(二)传授朗读技巧

朗读过程并不是简单地读准字音过程,应当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用抑扬顿挫的方式来感染听众,这样才是真正的朗读。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注重技巧的传授,让学生真正学会朗读。例如,我们在学习《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课件中为学生展示小马过河的图片,并且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它是以怎样的方式过河,结果又是什么”通过这几个问题能够让学生对课文有着初步的了解。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行朗读课文,遇到课文中的困难字词可以寻求教师帮助,以此理清文章脉络。接着,教师可以通过细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小马、老马、老牛、松鼠之间的对话,并结合上下文来想象应当以怎样的语气来朗读。例如,在小马与老牛的对话中,小马内心应当是以质疑和为难的语气。在询问时,应当以有礼貌的态度,而老牛则需要以轻松的语气来朗读。这样一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用情感来体会朗读语气,有利于更好理解文章。

(三)加强师生互动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堂上不容易集中注意力,且在快要下课时容易注意力分散。也就表明,他们只有在课堂中间一段时间的注意力是最为集中的。对此,教师需要利用好这一段时间,为学生们创建高效的课堂。例如,我们在学习《詹天佑》和《钱学森》这两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将文章以情景剧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也可以对文章内容进行编写,将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现象展示出来,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师只会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内容较为单一。对此,教师要想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就需要重视课堂上师生互动环节,为学生们营造和谐课堂氛围,不断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认识到当前朗读能力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并通过示范朗读、传授朗读技巧、加强师生互动等方式,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不断推进语文教学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