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管理中开展德育教育的相关探究

2020-12-07 13:22:30杨证淞
魅力中国 2020年38期

杨证淞

(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校,重庆 409900)

从我国现行的素质教育教学体制所提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来看,德育教育是当前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称之为人才塑造的核心。究其原因,一方面,从我国学校教育的历史探究来看,德育教育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点,如孔子所主张的“仁”的教育,“礼”的教育等,当然古代的德育教育更加偏向于忠君爱国,为封建君主统治地位的巩固而服务,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社会局限性。但我们必须承认,在我国一脉相承的德育教育中,教育思想的传承也为德育教育留下了不少精华的部分,如孔子所主张的“修己以敬”,孟子的“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大学》中所阐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而时至今日,德育教育依旧是立人之本,学校教育阶段也正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更加需要接受思想上和精神上的陶冶和教育,更为系统、科学的德育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未来社会生活中积极向上,健康生活的首要保障。而另一方面,则是从我国当前学校教育的教学改革实际来看,长久的应试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导致学校教育中虽明确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实际教学中却认为忽略了其作用,单一追逐考试这一教学目标的应试思想,使得德育教育的时间和实践都得不到保障。所以素质教育体制下,我们认识到以往德育教育的不足,更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在教学实践中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并且强调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为先。

单从德育教育的概念来看,可以分为广义的德育教育和狭义的德育教育两个方面。广义的德育教育,针对的是社会全体成员,泛指各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影响活动,也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多个方面。而狭义的德育教育则是将范围局限于学校中,面对的群体就是学校学生,重点在于把社会优良的思想和道德转化为学生的个人意识和道德品质。本文所探究的德育教育,针对的是学校的德育教育,尤其是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展开德育教育探究。在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中也能够具体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如学科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教育等。但是从教学实践探究来看,德育教育更多的是潜移默化的结果,目的性和计划性都需要具备一定的隐藏性,如塑造对应的德育大环境、融入普通的活动中等,这样才能更便于学生心理上的接受,形成长久的陶冶和影响。而这些更多依赖于学校日常管理和教学中的实践操作,所以以下就从学校管理的角度,谈谈新时期应如何创新德育教育的形式,实现更好的德育效果。

一、制度管理:制定校规校纪,加强法治教育

首先,学校管理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要以制定校规校纪为基础。在校规校纪的制定方面,可以秉承素质教育所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核心教学理念,以部分民主的形式实现校规校纪的制定,部分关系学生的日常行为的条款,结合信息化教学平台让学生参与投票、建议等,体现出学校管理中的民主,也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到主人翁地位,激发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主动性。另外,关于校规校纪的制定,还要本着严谨性和强制性的策略,因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校规校纪最主要的作用是约束和管理,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束缚”,因此,针对社会道德和现有法律,给学生的行为画出明确的界限,也让学生在受教育生活中充分理解“民主”“自由”的概念。

其次,在学校以管理为前提的德育教育中,还要做好法治教育。尤其是普法教育。因为学生处在受教育阶段,尤其是思想和意识不健全,而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有改过自新的机会,而法治教育则是在道德教育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思想和行为的“雷区”。所以教学管理中,可以集中开设普法课程,让学生系统明确的了解法律,并且能够用法律和道德规范自身行为,也能够用法律武器合法维护自身权益。

二、环境陶冶,塑造良好的校风

首先,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要塑造良好的校风,这里所讲的校风并不是依赖于校规校纪,更多的是依赖于学校教育中所呈现出的行为,如学校领导阶层的身体力行,校园文化建设等。所以在校风建设过程中,可以从校训传播、学校文化基础设施构建入手,如定期更新宣传栏、制作醒目的日常行为文明标识;在管理过程中学校领导阶层、教师的身体力行给学生做好榜样等。多方面塑造学校形象,塑造稳定的学校德育教育氛围。

其次,在学校管理德育教育过程中,还要形成赏罚分明的德育教育氛围。一方面,利用现代信息化设备,如电子大屏幕等对于学生群体涌现的好人好事,优秀事迹进行及时的报道,树立榜样典型,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激发学生的替代行为。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反面行为进行对应力度的惩罚,秉承着小惩大诫的原则,做到惩罚适度,更多的起到警示作用,形成宽严适度的集体风气。

三、活动教育,爱国教育和品质教育结合

首先,在教学中可以举办对应的主题活动,如结合国庆节、建军节等节日,举办爱国、爱党主题的朗诵活动、歌唱比赛等。通过引导学生集体性的参与,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更深刻感受到对于国家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归属感,激发爱国情怀。

其次,举办活动还可以联合学校各项社团展开对应的主题教育,如针对继承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塑造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等举办对应的公益活动、图书漂流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更为自由也更为深切的实现精神和思想的陶冶,潜移默化地实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基本道德品质的塑造。

总之,面对学校管理中学生德育培养需要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性,迎合不同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抓住学生不同阶段成长的关键期,步步为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