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020-12-07 13:22:30韩勇
魅力中国 2020年38期

韩勇

(莱西市实验学校,山东 莱西 266600)

安全一直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保障之一,是学校教育进行任何教学活动的首要考虑问题。贯穿了整个教学生活,只有当学校的安保问题得到保障后,学生和教师才能够安心的进行课堂教学和学习活动的开展。因此,尽早地发现安全隐患并排除是学校教育的日常工作之一,给学生创造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

一、安全在初中课堂教学当中的重要性

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不是应付性和临时性的教学任务,而是制定的教学计划中明确的重要的教学活动之一,甚至比其他方面更为首要。在日常生活中,在活动和纪律组织方面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是学校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首要考虑。尽可能地避免学生生活环境出现任何安全隐患,从而在发现安全隐患的时候进行及时地避免和预防。安全对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重要性牵扯到家长,学生本身以及社会共同的关注。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安全隐患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在学校整体环境和家庭中区环境以及社会整体环境三个大方面进行建设,适合学生的安全生活学习环境,并加强学生用电问题,交通问题,心理问题和体育课活动问题的及时观察力和敏感度。当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早解决问题,时时刻刻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在遇到紧急事件发生的时候,避免因为惊慌失措而加大伤害力度。沉着冷静的应对,争取把伤害降到最低。

二、在初中课堂当中渗透安全教育的策略

(一)借助新闻时间渗透安全教育

近几年来,关于食品方面的新闻问题层出不穷,苏丹红,注水猪肉等等安全时间的新闻在各大媒体争相报道。食品问题的曝光让人们对食品安全产生了深深的担忧。教师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可以以这些新闻为切入点吸引学生对安全方面课程的注意和重视,使学生在听讲解的过程中认识到安全问题不是小事儿,而是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健康。同时在学生认真听讲的过程中渗透相关的安全常识,让学生明白哪些食品对自己的成长有利,哪些食品对自己的健康有害,尽量地在生活中避免食用哪些有害的垃圾食品。

还有一个在新闻上比较热门的话题是关于女大学生失踪的问题,经常在报纸上见到相关的新闻,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此问题的原因有一部分是被害人属于防范安全意识不够而造成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成长发育期。在他们的世界观中,并没有意识到处在社会当中的安全隐患,不能够用经验辨别对自己有图谋不轨的想法的人,对于犯罪分子的伪装更加不能够辨别。教师要在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多多地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安全常识,在社会当中提高自己的警惕性,最好在上下学的过程中有人做伴或家长接送。

(二)借助课本知识渗透安全教育

初中生的课本应该增加一些关于初中生自我保护方面的知识。通过知识与生活联系,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度。增加学生利用知识点的实践经验。比如,在学习化学的时候,就应该加强化学与生活上的联系,当学生了解农药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和人们在食用蔬菜和水果中农药残留会在人体造成哪些威胁。通过生活和知识点的结合,学生增强安全意识,更清楚地认识到生活当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是适当地避免。同时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根据知识点可以让学生明白人体吸收营养元素,进行搭配食品,避免在生活中吃一些含有不理人体吸收的元素的垃圾食品,给学生的身体带来健康问题。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不仅仅在身体上要加强对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教育,而且心理教育也是初中学生当中一个重要的教育环节。心理安全也是安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心理健康问题,被越来越多的家长,老师和学生重视。初中生正处于心理的发展时期,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或许会出现极端的情绪。如果这种心理问题不能够及时进行排解,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此时教师要多多与学生沟通,真正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得到学生的真实倾诉,并根据学生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避免学生误入歧途,增加学生的心理建设。这种心理方面的健康教育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而且还将增加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想法,为学生今后的人生和成长带来重大益处。

结语:总之,学生工作中安全教育问题是整个社会和学校来自家庭首要考虑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更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学生呈现一场专业的安全教育知识讲解课程。一起帮学生化解遇到的学习问题和生活问题以及心理问题,避免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没有合适的解决办法。初中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都变化很快,也非常频繁,因此教师也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生活环境,结合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达到安全教育的高效输出,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为学生建设完美、和谐的生存环境,帮助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