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2020-12-07 13:22:30孟秀爽
魅力中国 2020年38期

孟秀爽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山东 东营 257200)

文化是民族的根基,文化是国家繁荣的基础,一个民族缺少了文化的浸润与传承就会迷失发展的方向,找不到前进的目标。因此,文化渗透与文化教育不应当被神化,反而应当融入到基础教育中,成为义务教育中的一环,让学生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对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而这一目标也就推动了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工作的推进,并成为了许多教师创新教学策略的重要出发点。

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实施要点

(一)传统文化渗透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寓文化于教学

渗透传统文化与开展语文教学应当是两个相互交织,密切联系的过程,脱离了语文教学内容而进行的文化渗透往往缺乏有力的信息和素材支撑,而脱离文化渗透的语文教学则只具备了应试教育的特点,无视了主动传承优秀文化的责任与义务。因此,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实施必须要形成交织与共、互相印证、互相支持的良好格局,寓文化渗透于语文教学,在保证一般教学秩序和学生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将传统文化播散到学生群体中,成为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支撑。例如,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可以针对课文中提及到的文化习俗、民俗特点进行相应的传统文化拓展,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又合理拓展文化信息,从而实现综合性的提升。

(二)认真辨析优劣传统文化,提高文化渗透的质量

传统文化是一个中性词,其中既包括优秀文化又包括落后文化,中华民族经历了5000 年的历史,在形成民族精神方面既有成功也有不足,而对于现代学生来说,真正要学习的传统文化是符合现代精神,符合主流趋势以及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优秀文化。这也就使得教师在进行文化渗透时的前提之一就是认真辨析传统文化,形成辩证理性的文化渗透观点,客观发现文化中的优与劣,再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播散到学生群体之中。例如,将仁人志士为国捐躯、立志报国的精神与现代家国情怀相结合进行文化渗透,而合理剔除古代所推崇的愚忠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精神和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样,教师才能够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高质量的传统文化,既帮助学生更好地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来适应现代社会,又帮助学生形成理性客观的学习态度,塑造学生健全的价值体系。

二、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善于引经据典,做好点面结合,丰富教学中的文化内容与文化精神

从语文教材和教学课文出发,深度挖掘其中的文化点进而合理拓展,有助于教师提高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效率,丰富语文教学的文化内涵与文化精神,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课文内容出发,将思维向外发散,引经据典,为学生普及和拓展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例如,在教学《孙权劝学》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文章来源《资治通鉴》的相关历史,并结合《司马光砸缸》这一个小故事给学生介绍作者司马光的生平和文化成就。而在文章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可以结合古代历史给学生介绍其他文武双全的出色历史人物,介绍古代士大夫文化,并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养成爱学习、爱读书的好习惯。这样一来,教师就能够帮助学生从一篇文章中了解到多样的文化精神,既趣化了语文教学过程,又加强了传统文化渗透,有效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

(二)致力于文化实践与传承,培养学生文化继承精神

全面的文化渗透应当包括文化精神的了解和理解与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实践。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抽象的精神内涵与道德品质,更具有直观形象的传承方式与文化形象,并且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真实感知到和亲眼看到。如果教师仅仅从口头上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往往不强,并且传承文化的意愿也较弱。而如果教师能够将文化实践同时结合到文化渗透过程中,则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化,并通过自己的感受了解文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传承与存在形式。

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将文化实践成果和行为结合到语文教学中。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图片视频,在语文教学的同时给学生展示优秀的文化传承成果。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在生活中实践文化,体验文化与传承文化。比如鼓励学生参加当地文化体验之旅,了解本土文化;重阳节参加敬老院慰问老人活动,传承关爱老人的文化精神等,真正让传统文化具象化和日常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传承精神和传承能力。

(三)善于开发本土文化,编写特色文化教材

本土文化是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教师用以辅助语文教学的重要素材之一。通过对本土文化的有效发掘以及编写特色文化教材能够提升文化渗透的亲切感,激发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与传承文化的主动性。同时,本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结合还有助于保护传统文化,丰富本土文化新内涵。例如,在讲解鲁迅的《社戏》时,教师可以迁移本地的文化习俗和特殊节日文化,并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所了解的家族文化以及参加过的本地文化活动。除此之外,作为语文教师充分挖掘本土名人文化和文学成就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建立起本土文化中的名人形象既能够帮助教师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又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本土传统文化。同时,教师根据文化渗透需要编写相应的本土文化教材,同样有助于加强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并有效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综上所述,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是作为中华民族一份子必须要认真学习和传承的优良精神。而将传统文化渗透与语文学科教学相结合的做法,既能够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与灵活性,又能够将传统文化日常化,让学生近距离了解与接触传统文化,进而培养主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神。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还要进一步发掘传统文化、转化传统文化以及实践传统文化,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依旧能够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