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昕
(重庆市三峡水利电力学校,重庆 404100)
心理健康是值得每一个人注意的问题。一个人的想法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的行为决策,而一个人的心理又会影响到他的想法,由此可见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应试教育盛行的今天,心理健康教育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对此有一定的改善,但并未能达到根本上的改变。
中职生是相对特殊的学生群体,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他们由于各种因素没能成功进入高中进行学习,而只能选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一方面,由于中考的失利,部分中职生会认为自己不如他人,对自己进行消极的暗示,导致他们不自信,对自己中职生的身份也很反感;另一方面,中职生普遍存在学习效率低下、学习的积极性不够等问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会逐渐对学习产生厌倦甚至抵抗的心理,一味地否认自己,不相信自己能在学习方面取得突破,最终造成中职生在学习上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当今的社会是人才的社会,更是看学历的社会,虽然学历不能够代表一切,但是能反映一个人在某段时间的学习效果,用人单位在不了解求职者的时候大多只能通过学历来进行招聘。因此,中职生在学历方面的劣势显而易见,也导致他们在毕业以后几乎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不少中职生在未踏出校门时便在思考自己未来的就业,但普遍都认为自己前途迷茫,因而否认自己,产生一些心理上的问题。
中职学生正值青春花季,有着自己的想法和一腔热血,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相处模式和行为习惯,因此,他们在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产生冲突。除此之外,中职学生大多是寄宿制生活,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渴望与人交往,但是又缺乏基本的交往技能和经验,由此造成他们在交际的过程中不断碰壁,这也会引发他们的委屈感、孤单感,给不知道向谁诉说的他们带来了极大困扰。
一是硬件设施的缺乏,不少中职学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也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或者相关的心理咨询中心,学生遇到心理方面的问题多是直接在办公室与教师进行沟通,甚至有的教师并没有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是心理层面的。
二是软件设施的缺乏,也就是教师层面的不足。一方面,中职学校缺乏专业的心理教师,有的心理教师是由与德育相关的教师充当,有的甚至毫无心理学的知识,只是临时充当心理教师的角色;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由于各方面因素,心理教师往往也不受重视,甚至被视为可有可无的存在,这不仅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也不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长此以往,中职学校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开导,便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目前仍有不少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有的学校取消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有的虽然开设了这门课,但也不免会被其他科目的教师征用,实际上学生可以接受到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极少的。加上中职生年龄尚小,没有教师的引导,校方不重视,自己也不知道心理健康意味着什么,故而造成各方都不重视的局面,这是非常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要想解决目前出现的问题,就应当从根本上转变理念,摒弃原来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固有观念,不能再像传统教育一样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副科,不如其他科目那样重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基石,更是学生成才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是教师,家长、校方以及社会都应认识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要提升硬件设施。中职学校可以建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当然,心理咨询室的设置、布局等一系列工作应经过专业教师的指导,确保能够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
其次,教师团队要不断升级。校方应当聘请专门的心理教师,且对教师开展相关的培训。同时,心理教师也要不定期地学习,积极主动参加相关讲座或者分享会等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准以及教学水平,这样才能给予中职学生最大的帮助。
最后,在课程的设置上,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避免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比如,在班会课上可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开导,对于具有共性问题的学生可以开展集体辅导,而少部分学生则需要单独的、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当然,不管是哪种形式,教师都需要精心设计相关的活动,在不知不觉中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首先是要打造干净卫生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展开学习。其次可以在校园内放置报刊栏,定期选择相关心理健康知识或者趣味心理故事供学生阅读。此外,还可以在走廊、墙壁等地方挂上一些激励语或者相关画像,从细节入手,给学生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让学生有积极的心态。
教育从来就不只是学校或者教师的事情,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家长也应当积极参与其中。为此,学校以及教师应给家长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渠道为家长提供相关的基础性心理知识,以便于家长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孩子。同时,家长与教师沟通交流,也可以实时了解到孩子的心理状态,对症下药才能更好更快地解决他们的问题,促进他们的成长。
综合以上的分析来看,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压力影响,相比于其他学生来说,中职生在心理上更容易出现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认识到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从心理方面入手。不仅要提升心理教育的整体水平,为中职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还要联合多方的势力一起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只有在心理上有效地解决了中职生的问题,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发展各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