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清清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董公寺街道中心幼儿园,贵州 遵义 563000)
引言:不同于小学,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及方法有其特有的特征与特点。通过创设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来帮助幼儿学习,让幼儿通过在环境中与他人共同生活来获得经验。这就告诉老师,基于生活化理念是开展幼儿教学实践活动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构建的基点。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幼儿园教学活动摆脱成人世界的束缚,才能让幼儿在生活中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
教师应多树立在幼儿园中的生活意识,幼儿园是教师与幼儿共同生活的地方,但老师往往缺乏这种生活意识,在幼儿园里,老师拥有更多的反而是教学意识,这就丧失了很多生活教育的机会。幼儿园不是以教育知识为教学目标,而是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在组织并实施幼儿园教学实践活动时,其教育内容应该面向幼儿的实际生活,可以将幼儿的实际生活作为有力的实践素材,充分利用幼儿生活中多方面的因素,筛选出适用于幼儿且较有价值的素材,并将其嵌入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从生活中获得多方面的经验。树立教师与幼儿共同生活成长的意识,让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成长经历。
在活动中,老师应注重为幼儿设计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让幼儿在生活中能够自己去亲身尝试,自己获得生活经验,从而在这些经历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教师及家长尽量不要尝试去引导幼儿探索的方向,要减少对幼儿的管制与束缚。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真正贯彻幼儿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比如,大雪纷飞的一天下午,幼儿们好奇地望向门外,为了引导他们这一好奇心,老师将幼儿穿戴整齐并领出门外。然后建议幼儿用感官来体验雪,并告诉幼儿可以用雪来捏出不同的形状,这时的幼儿很兴奋地开始实践。小雪球、小兔子、大馒头,一个个姿态各异。老师并没有要求幼儿来堆雪人之类的,幼儿玩得很开心,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想法。
在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时,教师不应局限于“狭小的教室”,要尽力创造条件让幼儿走出幼儿园大门,回归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和充满乐趣的社会生活。基于这一生活化的认识,教师在开发和利用幼儿园课程资源时,要通过幼儿身边的各种生活现象及周围的社会环境,不断发掘各种适合幼儿的课程资源,要以幼儿的实际生活为线索,巧妙的设计课程并使其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例如,春天万物复苏,百花齐放。许多幼儿都对绽放的花朵充满欣喜。为了保护幼儿的这一兴趣,教师据此设计了一次美术活动。让幼儿将其心中的花朵呈现于画纸上。通过引导幼儿多角度的观察来激发其创造力,并从中体验到大自然的美丽。从而促进了幼儿在提高美术技能的同时更加热爱美术创作。
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较好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主动地为幼儿创造一些多样化的生活环境,或是为幼儿提供一些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幼儿在生活中获取经验,在活动中培养行为习惯。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教学游戏来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通过亲身实践激发其潜在的想象力及思维能力。
例如,一日三餐在人们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准备了一些简易的食材让幼儿制作一道其心目中的美食。这个活动是幼儿所熟悉和感兴趣的活动。整个过程中,让幼儿自己记录并体验烹饪的乐趣,以此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让幼儿明白不同的调味品对应不同的味道。活动氛围非常浓厚,幼儿的实践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应把幼儿的生活和思维束之高阁,让其迫于社会的压力而提早学习一些对幼儿现在而言无用的知识。同时,也不要把教师的思想强加于幼儿的身上,把生活放手给幼儿,可能就会发现幼儿对于世界有不一样的认知。既然是生活,就不应该有固定的形式,应该是持续更新的,没有很明显的环节界限,只有轻松和谐与生活中的自然。生活才能不断地发现和探索,当然幼儿也不例外。在与幼儿的教学交往中,教师使用的语言也应该是生活化的。不应该过分的一板一眼,概念化。应该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让幼儿感觉交往是轻松的、毫无压力的。
生活和教育本是无界限的,是人们对其进行了人为的区分。且迫于社会及家长的压力,人们赋予了幼儿太多其本不应该承受的东西。人们曲于对“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句话的误解,限制了幼儿的多方面的发展。这与陶行知先生所反对的“文字游戏”是不同的,所以,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改变这一现象,将幼儿教育方式生活化,自觉践行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学校即社会”的理念。努力将生活化理念自始至终的融入到幼儿教学的实践中去。
幼儿的教育是生活化的,幼儿的教育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生活。在幼儿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人们应始终贯彻生活化理念,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利用身边的环境及社会资源,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来发展对幼儿的教学。让幼儿脱离幼儿园的束缚,解除传统教学的思维定式,让幼儿在生活的探索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发其多角度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