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伟杰
(江西省宜春中学,江西 宜春 336000)
在新课程教学模式下,高中生的学科成绩不仅成为关注焦点,给基础教育工作目标的实施也提出重要分析。特别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学生结合学科的特点,在培养学生自身素养的情况下,提升学生的各项技能。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和计算思维,能够达到数字化学习,实现学科责任界定,符合信息社会发展背景。无论从学科的共性还是从学科的个性方面分析,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都需要结合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证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达到整体效果的发挥,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出具体的培养对策。
在现代社会发展下,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利用,很多学生很早就开始形成了信息意识。但是,如果未给予具体激发,学生的信息意识将处于感知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信息意识,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系统学习,保证学生信息意识的增强。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特定的信息问题进行自主分析,找到信息的主要来源,保证引导方法更加正确。其中,可以将受众的基本特征作为条件,利用不同的沟通方式给予引导。结合各个任务的执行需求,能够在大量信息中找到具备价值的信息,也能加强对信息的有效利用。比如,在生活实际中,结合问题需要,选择适合的信息工具,促使自身信息安全意识的提升。还要重点分析信息技术工具的新发展方向,以促使新技术的充分利用。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为了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计算思维进行培养。计算思维的形成,主要是学生利用计算机,且在科学领域内形成的思维方法,是问题解决方案形成过程中的一种思维活动。计算思维应用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给予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不仅能保证学生加强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也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以确保在数学知识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需要在具体的研究背景下,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保证学生能科学、合理地分析出信息的价值,以促使其满足具体需求,同时,也能对信息的变化情况做出有效探索,并利用合理方式,给予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获得更为可靠的信息,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能促使教学目的的实现,实现信息的有效获取,也能对信息实现量化分析,这样结合问题的本质,能给出有效的解决思路和对策,也能促使问题的充分解决。在对问题解决过程中,通过团队之间对信息的共享,也能使信息的价值充分发挥。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增加生活案例,将课堂学习内容和生活实际相互联系起来,使学生身边实例成为主要的学习途径,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计算思维进行培养,是学科日常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在对高中生进行引导过程中,需要带领学生进入到计算科学领域,掌握有效的思维方法,充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一系列问题。在具体执行期间,行为活动的出现是将科学作为引导和方向,利用计算机能促使问题的解决,也能基于学科问题,对其整个问题详细解决,以彰显其自动化和数据化发展,形成人机相互。在当前社会发展中,计算机被广泛应用,计算思维需要每个人形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高中生的实际特点,给予教学情境的有效创建,保证他们能解决问题。
为了实现高中学生的数字化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和了解数字化资源和相关工具,给予具体有效的选择和评估,对学习的整个过程以及学习资源进行积极管理,保证问题的充分解决和应用,在学习任务有效完成的条件下,也能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普遍应用,给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带来较大机遇,促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丰富化。教师通过对微课和在线学习系统的应用,能够为高中生提供数字化学习模式,保证学习氛围的良好营造。对高中生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还需要增加更多教学内容。实际执行期间,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网络环境,将其作为重要载体,予以计算思维的渗透,以达到生活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利用数字化学习方式,也能使高中生加强对学科任务的完成,提高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思想意识,以保证高中生的有效成长和发展。
基于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需要循序渐进,学生要掌握专业知识,需要结合学科背景,促使核心素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