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培群
(江西省上饶中学,江西 上饶 334000)
引言:高中体育课是希望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能。而且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所接触的体育课程也是不同的。但是体育锻炼对于青少年的学生来说有很大的作用,既能提高学生的体质,又平衡了学生身心发展。而对于高中田径教学来说,田径运动不仅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而且还能改善人体各个组织的功能,能较好地发展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是高中生强身健体的首选。所以作为高中主要教学内容之一的田径,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而高考中没有体育的加试项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都在高中阶段抓紧对文化课的教学。甚至有的学校认为体育课占据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所以还取消了体育课。这也导致升学压力较大的高中生,更加忙于文化课的学习,而忽略了对田径项目的学习。甚至有的学校错误地认为田径课就是跑跑步,并没有让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从而也让学生对田径教学产生了很大的曲解。并且不能正确认识田径教学的重要性。所以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进行田径运动的训练。
新课改倡导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对于高中的学生,他们更喜欢关注新鲜的领域和新鲜的事物。并且他们的创新意识较强,他们不喜欢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进行高中的学习和生活。针对高中生的这一特点,对于田径运动来说,尤其是跑步这种更考验的是学生的耐力的运动,需要学生长久地坚持或者重复。这只会让高中生对田径运动感到反感,从而失去了运动的热情。
在目前高中田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经常采用的方式就是先慢跑,紧接着做运动热身,然后进行田径运动的注意事项的讲解。在老师讲完以后,学生就开始逐一的进行田径运动。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比较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所以往往导致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而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多的关于体育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处于被动的地位,被动地进行动作要领的学习,被动地进行技能的训练,从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进行田径运动学习时缺乏主动性。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进行田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工作和学习。而且锻炼出一个好身体,也是学生应对高考压力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让学校、老师以及家长都能对田径运动有个正确的认识。而且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老师也要明确地知道体育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质,让学生保持健康的体魄。并且也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田径运动。对于学校来说,要加大对体育锻炼的重视,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多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学校在改变观念的同时,也要加大对田径课教学的深入,使学生对田径课的理解范围不再局限于跑步而已。
很多高中生认为田径运动项目是枯燥的、无趣的,而且对于一些相关的体育技能,他们也认为没有掌握的需求。所以往往使学生对田径教学内容产生厌烦的心理,也提不起练习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提高学生进行田径运动的兴趣。老师就要采取合理的训练方式,从而让学生正式认识田径体育锻炼,并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在实际训练过程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过程中来。比如,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对田径项目的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通过创设出具有趣味性的、新颖的练习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要根据学生训练的不同需求,尊重学生的差异。通过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结合学生的自身条件对学生进行分组训练。并且也可以通过小组竞争,让学生通过互相鼓励、帮助来完成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既增加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实现学生的训练目标。
由于田径运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高中田径教学方式比较落后,教学内容也比较枯燥,因此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随着新课改的进行,高中体育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作为传统的训练项目——田径,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就要不断地转变田径训练思想,通过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来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并且也可以适当穿插对体育运动发展史以及奥运会的讲述,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进行田径训练的兴趣。通过老师正确的引导,既保证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也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学习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是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所以在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也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制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而学校也要引起对田径教学的重视,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想。并且加大对体育田径的宣传力度。从而引起学生对体育田径的重视,使田径教学能够真正为高中生的身体锻炼提供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