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莉
(贵州省普定县第三中学,贵州 安顺 562100)
尽管中高考制度的一再改革,仍然摆脱不了学校与家长将分数看得最重的观念,所以在这样长期的教育环境下,英语教学的目的也长期地以提升成绩为主,教师和家长只关心学生英语成绩是否有长进,而很少将注意力投到英语交流和写作等的核心素质上。学生家长和教师注重应试成绩无可厚非,毕竟中高考只会看学生的最终成绩,但是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缺失以及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受到阻碍,这就与新课改的素质教育目标有违。因而,初中英语教学应该逐渐摒弃以成绩为重而忽视英语核心素养的思维,家长和教师要转变和培养新的观念与意识,以增强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众所周知,语言学习注重实践,就是需要学生张嘴说、动手写,并且语言学习的目的就是获得日常交流的能力。但是反观我们现今的英语课堂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机械式地学习和记忆,机械式地做练习题,得到的虽然是分数上的显著提高,但是学生却缺失了英语能力的提升。而且,这一情况已经成为了常态,短时间内几乎难以改变。学生在课堂上是被动的接受者,而不是课堂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不利于学生培养英语综合能力。与此同时,英语教学将重心放于课上,学生在课后也鲜有机会进行英语交际能力的运用,语言实践机会的缺失,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遗忘与空洞。
人们常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不错。兴趣作为一种内部推动因素,能够激励其从事某项活动。所以不难理解,想要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就应该从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开始,这也是学好一门外语的基础。那么,教师作为课堂的执行者与规划者,就应该在课堂上增加更多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事,将教学手段多元化,进行沉浸式教学,将语言能力潜移默化地灌输到学生心中。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课后进行语言实践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教师也应该深刻意识到这一点,促进学生主动热情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英语作为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第二语言,与母语有着很大的区别,而且学生也无法得知在那种语言环境下生活是怎样的体验,所以对英语感到疑惑与苍白。但是语言又是来源于生活,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努力创设英语生活氛围,尽量让学生融入其中,让其体验到英语与生活的关联性及其重要性,以此学生才能不断生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断拥有学习的动力以及源泉。
1.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关注时事热点,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上课内容感兴趣,从而才能提高学生的上课效率,并且使其能够主动投身于英语学习中。比如,当教材中有涉及家庭成员的文章时,可以提前一段时间让学生准备自己家庭成员的相关信息,并在课上的group work 中向大家介绍,介绍内容可以包括职业和兴趣爱好等等,以此营造一种活跃且真实的课堂氛围。课堂中生活情景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更有趣的英语,也能把更多英语知识传递到学生中去。显然,这样更具实践性以及社交性的教学方式,更利于学生吸收和拓展知识。
2.设计生活化作业
英语学习不仅仅需要课堂上的一以贯之,还需要课后的复习与作业巩固。因而教师应该根据当天的教学内容,设计贴近生活的作业,学生在进行作业后,会有所感悟并且有话可说。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一切都在不断生长,人们称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式各样的信息呈急剧增加的态势,所以如何能够从这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过滤挑选出有利于自己发展的那一部分,成为当代人一项必备的技能。网络上,学生能够找到大量的英语资料,这不仅能够提升其英语学习能力,更能拓宽眼界,增加阅历。
1.加强互动性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阅读的素材,比如外语报纸或者英语演讲视频等等,在阅读观看完毕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自由讨论,并进行师生间的问答,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热情,还能够加强学生的思维创造力,让学生能够拥有解读、分析文章的能力。
2.挖掘文章中的文化内涵
学一种语言就需要了解一种文化,因为语言就是依附在文化之上的。初中英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有文化内涵的阅读材料,让其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文化魅力,从而喜爱上语言背后的浓郁文化色彩。
3.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
听是学习一种语言的基础,只有听得懂才能说得出。但是,唯有大量的听力训练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词汇记忆和听力训练相结合,在听的同时写下所听单词,以此提高词汇的积累量,并在一定程度提升听力水平。
初中英语教学的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构建和完善英语学习系统。教师应该以阅读和听力训练为主体,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带领学生了解、感知语言文化,同时培养属于英语的独特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