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增强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究

2020-12-07 13:22:30朱景龙
魅力中国 2020年38期

朱景龙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委党校,辽宁 沈阳 110121)

引言

党校是培训党政领导干部的“主阵地”,提升锻炼党员干部党性的“大熔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其关键作用及重要地位更加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日新月异,思想政治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结合实际,开拓创新,找到有效路径,着力提升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一、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党校作为党员教育的“主阵地”、干部成长的“摇篮”,党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我们必须准确把握信息网络时代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推动传统方式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着眼时代战略制高点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出的要求,将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与网络技术有机融合,全力打造“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以求与时代同步,产生最佳教育效益。

二、提升途径

(一)是转变观念,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地位“立”起来

网络引发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内容、手段、模式等全方位的变革,可以说拒绝了网络,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没了出路,就会被时代淘汰。我们要彻底改变那些对网络“不屑用”“不敢用”“不愿用”“不会用”的错误观念,进一步树立跟进时代发展的理念,充分认清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的需要,也是解决党员干部现实思想问题的需要,深入解放思想,拓展思维视野,把网络从工具手段上升到战略举措来定位,从一般运用上升到全局谋划来对待,不仅要做网络发展的跟进者,还要当好领跑者。要积极稳妥推进“互联网进党校”,大胆探索“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由平面向立体、由静态向动态、由单一向多维转变。注重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点规律,依靠信息网络技术,创新方法手段,拓展内容形式,把信息网络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理论学习的新空间、舆论引导的新阵地,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二)是抢占高地,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守土责任“扛”起来

在当下互联网+时代,网络在为人们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其观念多样性、思想复杂性等也给党员干部带来了较大影响。特别是网上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态势、新较量,国外势力正加紧进行“颜色革命”,妄图对我党拔根去魂。为此。我们要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上筑牢“长城”,牢牢把握网上斗争话语权,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传递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网”住党员心。对反动言论、噪音杂音,敢于亮剑、发声,关键时刻不失语、重大问题不缺位,在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坚决同反对势力作斗争。

(三)是大胆创新,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阵地“活”起来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裂变式的巨大能量,就要奔着现实问题去,在网络上把思想阵地用好激活。有些党校的网站点击率、关注度不高,没人气、缺活力,主要原因是“高、大、空”,不接地气,缺少“泥土味”,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被高高摆在上面,没有效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活”起来,必须在“思想”上动脑筋、想办法。只有让“思想”插上“网络”的翅膀,让“生命线”加装“数据链”,思想政治教育才会如虎添翼、威力无穷。要用清新、简洁、大众的方式和语言传递思想,积极适应网络运作模式和传播规律,有机植入时代元素和技术因素,将真理真实真情的力量融入视觉语言,用小清新、轻悦化的方式,传送好思想、传递真心话、传播正能量。要用群众的智慧引导思想,充分发挥受训党员干部的主体地位,利用网络设置讨论平台,问题大家摆、是非大家辨、道理大家讲、结论大家找,让受训党员干部在思想交流碰撞中辩明真理、廓清迷雾、升华认知。

(四)是健全机制,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手段“合”起来

互联网催生新的生产力,网络技术植入传统领域,引发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植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同样带来教育形态的跃迁,同样需要一套有效的制度机制作为保障。所以,党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要结合实际,建立完善“网上”“网下”协同机制,遵循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各自的特点规律,把网上、网下工作做实做好,既坚持“面对面”又发展“键对键”,既坚持“线连线”又做到“心贴心”,既坚持“网上教育”又注重“现场教育”,实现网上网下优势互补、融为一体、同频共振,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给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我们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好用活网络阵地,扛起中的网络思政教育的守土责任,大胆创新,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阵地“活”起来,同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统筹用好“网上网下”教育手段,切实增强互联时代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