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斌 黄晓玲 谢礼强
(二塘镇中心校,广西 平乐 542403)
小学数学是初、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在小学阶段打牢基础,对今后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困难会受到学生自身因素的制约,还会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外界因素的影响,我们在这里主要研究造成农村地区的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成绩不及格、学习效率低、学习成效差等问题的原因。
经过课题组的观察和研究,农村小学数学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课后的表现大多没有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这类学生在课间大多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他们不会待在教室思考老师上课讲授的重点、难点问题,更不会分析造成自身学习数学的困难。他们完成课后作业要么写错,要么抄袭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的作业,要么等家长指导,根本没有把重心放在学习上。他们不会主动请教老师答疑解惑,面对老师想帮助他们进一步辅导学习的态度也是消极的对待。数学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似乎有很多的“共同语言”,他们经常聚在一起,形成了“形影不离”的玩伴,而不是组成学习小组探讨学习数学。他们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欠缺有效的学习方法直接影响学习成绩,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农村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爱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课堂的激情高昂,跟老师互动交流的能力较强。大多数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抵触心理和抗拒表现,没有学习目标,喜欢开小差或者是搞小动作,注意力分散,在课堂上沉默寡言,没有互动交流讨论的动力。课题组深入研究后,发现这类学生群体对数学的认知能力不够强,没有正确恰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他们对数学中的某些概念认识模糊,对数学单位理解不清,对数字的运算规则掌握不牢固,对问题中的文字表述的意义理解不透彻,解答复杂数学题的步骤运用能力不强,数学综合学习能力欠缺,数学感知力薄弱、数感差,这是造成数学成绩差的同学课堂参与率不高,学习兴趣弱的内在表现形式。
首先,数学学科或数学科学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数学逻辑、数学思维、数学思想具有抽象性、规律性和逻辑性强,数学学科的学习要有严谨、准确、严密的特点,它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相对较高。其次,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策略、教学风格以及学科素养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没有给学生充分思考,而是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与学,就会制约和束缚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教师比较喜欢成绩优秀的学生,忽略对学习成绩差的同学的关爱和帮助,也是造成学习困难的重要因素。再次,家庭也是影响孩子数学学习的重要因素,父母的学习经历、文化水平、对孩子教育方式、家庭关系都会影响子女的学习成绩的好与坏,而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缺少数学学习的优良素质
研究表明端正的态度、良好的习惯、明确的目标和追求、高昂的激情和兴趣等优良学习素质和品质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内因。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自控能力差,学习态度不积极,严重缺乏学习的自信心,没有激发内在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中不够主动,自觉性差,习惯自由散漫,这是造成数学学习困难的非智力因素。负面状态持续时间越长,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渐被削弱。
2.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智力智商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最根本最基础的隐性条件,聪明的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速度相对较强较快,智力智商不高的学生只能通过勤奋来弥补先天不足。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智力因素。首先,数学成绩差的学生的记忆力不强。简单机械记忆知识,有的学生会表现出水过鸭背,刚说过的知识,瞬间就会忘记,或者变化一种表述,他们就会出现错误。其次,不善于观察。例如在解答图形规律题的时候,他们面对图形无所适从,找不到图形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再次,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东张西望、搞小动作,课后学习过程经常出现漏题、漏字等情况。
3.造成学习数学困难的非智力要素影响
课题组重点研究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状况、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方面内容。首先,数学成绩存在困难的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不健康的学习态度和心理表现。一方面他们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遇到困难容易退缩,遇到阻碍就选择逃避,综合表现为有较强的畏难情绪和抵触心理。另一方面他们思维不够活跃,行动不够坚决,学习不动脑,完成作业敷衍马虎,不求质量,有懒惰思想作怪。其次,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课后无复习,没有学习计划,不会做笔记,学习无思考。再次,对于学习数学困难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课堂上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且数学学科的有趣性不像体、音、美之类的课程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农村地区小学数学学习困难造成的原因很多,以上分析基于我们对当地某小学学困生的研究和观察得出的结论,我们将持续关注本地区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数学方法,助力他们提高数学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