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2020-12-07 13:22:30冀延升
魅力中国 2020年38期

冀延升

(山东省青州第三中学,山东 青州 262500)

引言:教育教学是连接教师和同学们情感的桥梁,对于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来说,不仅仅是要向同学们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要注重对于同学们计算思维和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日后的学习当中,应该以核心素养作为重点展开对于同学们的教学,让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能够抓住课程的导向和脉搏,从而引导同学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真正提升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当下,无论学习还是教育教学都并非一日之功,而在高中的信息技术课当中,如果想要更加有效地培养同学们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就应该在上课的过程中,以核心素质作为导向开展教学。因此应该在日后的教育教学当中,立足于核心素养的视角,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利用更加灵动新奇的方式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对于现在的高中教育来说,核心素养是引导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因此,它具有全面性和时代性的特点,其对于传统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善,比起传统方法,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和品格的培养,并以此作为日后教学的目标。由此可见,在高中信息技术当中落实核心素养,对于现在的教育教学来说,显得十分必要,对于同学们日后的学习和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以后因素养为导向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开展

(一)传统教学方式的转变

对于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来说,大部分学校和老师都会采用在屏幕上向同学们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而同学们学习的方法就是通过电脑操作和模仿的方式进行学习,只有极少数的学校会有其他的教学方法。因此,如果长期使用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就会使同学们对于学习产生枯燥性,难以提起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而且这种学习方式会使同学们很快遗忘新学的知识,这样也会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学习。

这种方式对于提高高中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更加不利于核心素养的落实和培养,因此,在日后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当中,应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使同学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逐渐提升对于这门学科的积极性,形成具有自己独特意识的知识体系。而在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下,教师也应该充分发挥他们在课堂上引导者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的教学当中有层次地引导同学们进行自主学习,而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

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也要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提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让同学们在上课的时候能够具有良好的课堂氛围,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利用环境的优势激发同学们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样这种方式也可以深化同学们学习到的知识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逐渐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现在发达的多媒体信息技术,针对教材当中存在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制作成PPT 等形式上传到网络教育平台中,这样就可以让同学们温故而知新,不仅可以随时查看不懂的内容,同样也可以帮助同学们解决学习当中出现的问题,真正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二)计算思维的培养

如果想让同学们彻底掌握信息技术这门学科,那我就应该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培养他们的计算思维,而如果想要提高他们的计算思维,那就应该让他们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就不断地锻炼开发,而教师也应该在备课时就充分意识到计算思维的重要性,从而有意识地去引导和启发同学们进行思考。在整个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可以利用流程图等方法,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同学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同样还可以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中,使同学们掌握计算思维,从而真正地提升思维素养。

在对于同学们的学习过程当中,一定要充分调动他们对于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但是在高中的课程当中,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因此,同学们对于这门课的学习兴趣也不是很高,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更加注重对于同学们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样才能让同学们在掌握实用方法的同时开阔思维。

结语

综上所述,因为现在新课程的标准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革,时代的步伐也在不断地前进,因此就应该在高中的教学过程当中督促同学们培养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只有他们深入探索所学习的内容,才能够找到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