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恒刚
(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凰岗镇九井小学,江西 上饶 334000)
引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总是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进行“灌输式”和“说教式”教学,学生非常被动地接受着教师传授的知识,虽然教师按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得到提高。与此同时,在复习阶段,许多学生会发现自己对之前学过的知识完全没有印象。这种教学模式的确应该被摒弃,小学语文教师们也应该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努力探索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主要为语文基础,由于小学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各种方法让学生保持高度集中,做到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现阶段的语文教学较过去而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高效课堂”的定义也发生了改变。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应试教育”展开教学活动,所以学生成绩的高低决定了课堂是否高效。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对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高强度的语文作业让学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学习压力,并且使学生逐渐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这种结果是家长和老师都不愿意看到的。
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主探究能力,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必备技能。而素质教育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为了构建高效课堂,教师们就必须改变自己的传统观念,在开展教学之前先准备好教学计划,设计教学环节,在教学时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调整。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的课文《养成好习惯》之前,教师可以先大致计划教学时间,如:利用十分钟进行生字认读教学,利用二十分钟讲解课文,剩余的十分钟用来进行课后练习。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教学问题:“为什么要养成好习惯,如何养成好习惯?”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进行提问,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好奇心仔细阅读课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课堂效率也能随之不断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说出“自己眼中的好习惯”,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好习惯”的定义就会更加清晰,同时,一些学生可能将一些不良习惯当作好习惯,这时教师应该及时指正,从而让学生能够有效辨别好习惯和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努力养成好习惯。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语文知识,获得语文素养,学生才能够理解其他科目的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大家有目共睹。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让广大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许多教师都意识到自己的教学思维并不符合新时代的教学要求,所以教师们开始寻找新的教学模式。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学方案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该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保持新鲜感,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中。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利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导学:“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黄山吗?你们知道它在哪里吗?黄山是黄色的山吗?”这三个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进行思考。接着,教师利用PPT 为学生展示黄山的图片,并进行介绍:“黄山位于安徽省,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集天下山水之大成。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文字,一起走进黄山,观赏黄山奇石吧!”当对“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等奇石进行介绍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以此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的理解。
小学生希望能够通过表现自己来得到他人的肯定。如果能因为自己的进步而受到教师的赞美,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所以,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当发现他们的进步时,教师应该予以肯定,以此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语文学习。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大家对李白应该不陌生,谁能为大家背几首李白的诗呢?”如果有学生愿意展现自己,那么无论该学生能背几首诗,教师都应该夸奖该学生:“这位同学愿意主动起立背诵的勇气值得大家学习!”这样一来,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就会积极发言。
结束语:总而言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们应该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贯彻落实,同时,学生们也应该积极配合老师,只有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课堂氛围才能够更加轻松,教学才会更加顺利。除此之外,教师们也应该理解高效课堂的真正意义,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从而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