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悦
(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石人沟中心校,河北 承德 068350)
情境教学法是伴随新课改的推进,而被教师引入小学美术课堂之中的。在进行美术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运用游戏、问题以及生活中的元素,进行课堂情境的构建,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促进美术课堂散发魅力。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情境教学模式在各科的教学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伴随实践教学经验的累积,教师逐渐意识到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理念,而积极引入情境教学模式,使美术教学课堂更加生动,更加富有色彩,更具有魅力。
虽然学生年龄比较小,但老师也要好好备课,不要认为学生不懂而敷衍了事。在备课的时候想想如何通过备课内容把学生带入情境中,怎么让学生对所教的内容印象深刻,怎样让学生了解画家为什么要画这幅画,这幅画为什么是这种角度。此时此刻,教师一定要敢于创新,敢于把自己想到的情境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中,让学生身临其境,例如教学生画《向日葵》的时候,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放一首歌曲,有感情地说道:“早晨,太阳高挂,天蓝蓝的,白云一片片,微风吹在你的身上,你走在小路后再问:“大家知道为什么这幅画的向日葵面向太阳而不是面向我们吗,这是因为向日葵是面对着太阳生长的,太阳在哪,向日葵就面向哪,作者是这样看到的,所以这样后再问:大家知道为什么这幅画的向日葵面向太阳而不是面向我们吗,这是因为向日葵是面对着太阳生长的,太阳在哪,向日葵就面向哪,作者是这样看到的,所以这样画向日葵。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想象自己看到了向日葵,也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了《向日葵》这幅画的构图原因。
兴趣是学习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内容,是学生心理当中最活跃的因素,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之后生的特点使得游戏成为学生的最爱,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我们在进行课堂情境构建时候,也应当基于学生的特点,进行游戏情境的创建,从而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游戏活动中,逐步完成对美术知识的认知。例如,在《我的动物朋友》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抓住动物的特征,促进学生针对动物的特征进行绘画,教师就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的设计,提高教学的效果。在课下,教师将学生身边常见的动物,以图片的形式进行表示,使得每张图片指向一种动物,如一只猫、一只狗等。随后,在课堂中,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卡片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对教师所展示卡片中动物的特征进行描述,对于描述最为贴切的学生,可以获得教师的奖励。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能够更好地完成之后的美术知识学习。显而易见,在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利用游戏的形式促进课堂情境的构建,能够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同时,感受美术课堂的趣味性,从而积极进行美术知识的学习,感受美术课堂的魅力。
问题是小学美术课堂中极有价值的资源,在课堂中,学生的思维都可以围绕问题进行展开,同时思维进行活跃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在传统美术课堂中,存在部分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利用不足的情况,多表现为教师使用陈述性的问题等,限制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力和主体性。因此,在应用情境教学法开展美术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安排的内容,向学生提出探究性、创设性的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探索积极性,促使学生在探索中深化自身对美术知识的认知。以《天外来客》这一课的教学来说,教师就可以借助问题的优势,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通过本节课了解空间知识,并且初步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思考外来生物剧中外来生物的形象是否贴切呢?等探究性的问题,促进课堂探究情境的构建,从而让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解答中,逐步认知本节课的知识。剧中外来生物的形象是否贴切呢?等探究性的问题,促进课堂探究情境的构建,从而让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解答中,逐步认知本节课的知识。不难看出,在小学美术知识的讲解中,教师能够利用问题为媒介,促进课堂探究情境的构建,为学生自主进行美术知识的探索提供方向,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实现美术课堂的有效生成。
例如,在《剪纸》这一课中,教师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可以从生活中赏析剪纸艺术,形成一定的剪纸能力,因此,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的形式,促进学生进行感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先使用多媒体中的影像技术,向学生呈现春节时家家户户贴剪纸的场景,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感知本节课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
按道理来说,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并不会教给小学生很多复杂的绘画,而是教学生画一些日常所见的物品。例如:这堂课教学生画一个苹果和香蕉,老师不应该直接在黑板上画苹果和香蕉让学生去临摹,可以从家里拿一个可以吃的苹果和香蕉,放在讲桌上,然后再在黑板上画上苹果和香蕉,结合真实的物品和黑板上的画,再给学生讲解画香蕉和苹果的重点,然后再让学生看着真实的苹果、香蕉和黑板上的苹果、香蕉进行临摹,这样做就把抽象的苹果和香蕉具体化了,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记住苹果的模样,香蕉的模样。再比如,这节课教给学生画一幅风景画,画上有太阳、草、花。在画之前,可以带着学生走出教室,看看校园的草、花,看看天上的太阳,然后再回到教室。随后,老师在黑板上画上太阳、花、草,让学生去临摹。这堂课画的这些东西都是学生眼中真实看到的,并不会很抽象,也让学生知道太阳、花、草都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颜色的。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也推动了课程的进展,不需要去和学生解释草为什么是绿色的,为什么花不是绿色的等这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