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科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

2020-12-07 13:22:30黄巧莲
魅力中国 2020年38期

黄巧莲

(温州苍南县金乡镇第二中学,浙江 温州 325000)

对于很多学生而言,科学学科的知识水平比较低,认为该学科的学习难度较大,缺乏学习该学科的积极性。实际上,科学学科具有很多生活化元素,很多方面都起源于生活,而且该学科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科学规律,教师和学生只要有耐心,必然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科学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科学教学的生活化策略是把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教学内容融入生活实践来起到让学生更好地认知科学知识,了解科学概念,加深学生对科学教学课堂内容的理解的教学模式。科学教学的生活化策略是对初中科学教学模式的一种改进和探索,目的是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初中科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生活化教学能够体现初中科学课程综合性的特点。面对如今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一大教学目标。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课程包含了物理、生物、化学、地理等等,而这些学科无不与科学知识息息相关,因此,做好科学这一门学科的教学,使整个教学过程生活化,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把科学知识与其他门学科的学习相联系,互相融会贯通、触类旁通。这样不仅体现了目前新课程要求的课程综合性的特点,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各门学科的学习,大大地提升了整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

生活化教学能够发展学生创造生活的智慧与能力。教育的目的不只是教会学生书面知识,更重要的是交给学生生活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生活与学习的能力,因此,生活化教学是目前很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能够使书本知识传递生活的内容与意义,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体验到生命的意义、肯定自我的存在;同时赋予学生生活的智慧,学会利用知识为自己创设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给予学生学会生活的能力,使学生不仅仅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技能性人才,更是懂得珍惜生活、珍爱生命的人,是一个热切活着的生命。

三、初中科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应用策略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初中阶段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喜欢在头脑中勾勒出相应的情境与画面,这对于其解决问题大有助益。因而实际科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必须重视生活化教学情景的有效创设,这也是激发广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基础所在。我们以《食物中的营养素质》这一课的教学为例,饮食作为人们日常不可或缺的一个生活环节,但却很少有学生去思考食物中所涉及的七大类营养素以及具体作用,而且也未建立起相应的平衡膳食理念。基于此,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同学们昨天晚上所吃餐食的食物搭配为切入点,引导同学们思考自身营养搭配的合理、科学与否,并结合课本所学理论知识对其进行一定的优化配置,绘制出相应的健康膳食图表。如此一来,有利于引导同学们在有趣的课堂氛围之中,深化同平衡膳食与健康摄入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的有机统一。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情分析,远离了学生的生活,远离了学生的实践,当学生面对联系生活的题目时就会显得束手无策。事实上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还原生活的过程,我们的教学活动内容应扎根于现实生活,对生活的意义进行探寻,对人生进行有意义的指导,使自然生命体在体验生存、体验生活、体验生命中达到对人生意义的感悟与领会,满足其追求生活意义、超越现实与自我、进行创造的精神生活的需要。要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因为学习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运用,以方便我们的生活。现实生活才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归宿,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知识与课本的密切联系,让学习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三)将课堂生活化,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要融入生活化教学,还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学习的能力。比如说,在光的反射与折射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发一个透明杯,一根筷子,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或者写出筷子在空的透明杯中的样子,在有水的透明杯中的样子,然后引导学生解释其中变化的原因。利用生活中的小物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够让科学更加生活化,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清晰明了。

结束语

总而言之,科学与生活联系紧密,将科学教学生活化,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燃起学生的智慧火花,使其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地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中,并学会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的视角去认识科学问题。设计得当的生活化科学课堂教学必定会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引领学生进入神奇、生动的科学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