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永兵
(重庆市字水中学,重庆 400000)
美国教育家哈曼曾经说过:“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铜捶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可见,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是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如果一堂课的导入新课都未能勾起学生的求知欲望,那还怎么能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课堂的主动探究中来呢?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对课堂都没有兴趣了,谈课堂教学效果有何意义呢?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导入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从心理学角度看,这就要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内部需要、动机、兴趣、能力、知识经验等,从而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的有意注意状态。所以,精心设计生动的导入语言,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展示图片,或演示实验,就会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既有意义又富有趣味,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主动探究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
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有五个标准,其中就认为好课应该是生成的课,这样的课堂内容丰富,互动活跃,给人以启发。而导入新课可以采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创设富有联想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一开始就吸引学生,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就能燃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增长学生的智慧。
新课改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且要能够落实“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能学不教”的基本教学原则。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导入,使学生在开始学习时就学有方向,学有依据。同时,带有目标性的引导,必定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上“地球的运动”这一内容时,在导入方面可以选择的经典案例很多,可以用毛泽东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首诗来引入,让学生在上课之前朗读,可以增加课堂的气势和学生的兴趣,这样,以简短经典的案例来引出本节课,既能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让学生在品味经典中思考这些问题,还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课本中许多地理知识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是学生看见过或者经历过的,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从复杂多样的海量信息中挑选适合教学需要的,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身心特点,最好能够选取一些能引起学生共鸣,能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冲动的案例。同时,导入内容的实用性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既要与本节课的主题很紧密,又要便于学生抓住本节课学习的中心。
有的教师喜欢用图片、视频或者是音频进行导入新课,图片或视频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可以很高效的展示课堂主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音频选取恰当,同样可以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教学论》中说:“复习不是为了修补倒坍的建筑物,而是添建一层新的楼房。”古语说:“温故而知新。”这种导入有利于复习巩固已学习的知识,也使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更加紧密,自然而然地引出新课知识。复习的知识内容要与当节课的知识内容密切相关,可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或学生讲述等形式进行。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其实就是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惑。”课堂中根据新课的重点、难点,设计若干有趣、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导入,以激发学生渴求新知识的愿望,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教学中教师要着眼启发、引导和帮助学生将新知识融会到原有的认知结构,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多媒体成功地引入课堂,是信息社会的要求,是教育与时俱进的体现,一段视频、一首歌曲、一段配以图文的朗诵相对于传统的说教来说,它对知识的表达有着质的优势,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领会、记忆,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情趣盎然中接受知识,陶冶情感,明辨是非。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能够很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也使得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其实,教学导入方法多种多样,有很多丰富多彩的形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导入的方式变化无穷,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就要采取不同的课堂导入的方法,其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觉得地理的学习好学、易学。所以,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因材而导入。总之,如何导入新课,没有固定的模式,在上课开始后的较短的时间内,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运用精简的语言、板书或事例等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引导到要讲的新课上来,多让学生去思考,激发好奇心,鼓励学生深入学习,一定会提高整个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