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
(吉林大学 产业党委,东北 吉林 130000)
新的发展时期,我国对高校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高校后勤服务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高校后勤服务管理进行创新,已成为当前高校改革的必然要求。从目前高校后勤服务管理现状而言,受到传统高校后勤服务管理理念的影响,高校后勤服务管理中存在较多问题,影响了高校后勤服务管理的创新。为对高校后勤服务管理创新提供相关指导,本人结合个人工作经验及相关资料,合理分析了新时期高校后勤服务管理的创新。
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高校后勤服务管理面临着新的改革要求。很多高校为保障发展水平,将高校后勤服务管理工作,转接到专门管理部门进行管理。此种方式,简化了高校后勤服务管理的内容,使高校后勤服务能够在专业管理下,可以实现更高效化的管理。但部分高校在后勤服务管理方面,依然是由高校安排管理人员进行后勤服务管理,这种比较传统的管理模式,因具有较多管理弊端,导致高校在后期服务管理方面,无法将新改革要求落实到实处,阻碍了后勤服务管理创新工作的有效实施。
信息技术众多的技术优势,使信息技术在众多领域中都有着广泛应用,将信息技术运用于高校管理中,已成为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很多高校对于信息化的建设,认识比较片面化,单一认为在高校中进行信息化建设,应当加大力度做好教育方面的信息化建设,而后勤服务管理只是辅助教学管理,并不需要进行过多的信息化建设。此种错误的管理理念下,很多高校在后勤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与人力较少,没有建设完善化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导致高校后勤服务管理跟不上时代发展,未能满足高校师生对后勤服务的需求。
由于高校未能与专业管理机构进行合作,而是采用传统管理模式,根据高校后勤服务岗位要求,招聘后勤服务管理人员,或者安排退休职工到后勤管理部门,对于后勤服务管理人员未能进行素质审核与培养,因此后勤工作人员多年龄大或素质低。加之,受到高校对后勤服务管理比较忽视、后勤管理模式需改进、后勤管理责任不够明确等影响,后勤工作人员缺乏竞争与自我提升意识,过于满于现状,未能形成主动服务师生的意识,观念与素质不够与时俱进,导致后勤服务的整体管理水平比较低。
高校后勤管理服务的内容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即管理类、保障类、公共服务类与盈利类等。创新高校后勤服务管理,需结合高校后勤服务管理的内容与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高校后勤服务管理制度,制度需要详细化与明确化,包含高校后勤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同时需明确确定高校后勤服务管理人员责任,制定定期后勤管理工作会议制度,由学校领导人员与管理人员共同商议后勤服务管理问题,以及时解决高校后勤服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创新后勤服务管理模式与方式,不断地完善后勤服务管理的内容,从而建立完善、合理的后勤服务管理体制。
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与新媒体,开通高校后勤服务管理平台及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功能设置,实现后勤维修、意见反馈、失物招领、服务功能测试等功能,使师生能够及时反馈与获取相关信息,便于后勤服务管理部门及时收集所需信息,为师生提供更高效的后勤服务。高校后勤管理部门也可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后勤服务信息进行档案记录,在大数据技术的信息采集与分析下,了解师生对于后勤服务的需求与满意度,创新后勤服务管理不足之处。
提升后勤服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可与相关机构进行合作,招聘素质与能力符合要求的人员。后勤工作人员正式工作前,高校需结合实际情况及管理要求,对后勤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培训内容需包含信息技术、管理要求及服务内容等,后勤工作人员掌握基本流程与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后勤服务意识后,才能使其正式上岗。同时,需定期对后勤工作人员进行新业务培训,聘请相关技术专家进行讲座,以不断提升后勤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此外,需建立岗位竞争机制、奖惩制度与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出员工的竞争积极性,使员工能够具备主动服务、做好服务内容的意识,提升后勤服务管理的水平。
结语:综上所述,后勤部门在高校运转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及教育改革趋势,必需要做好后勤服务管理创新工作,加大力度解决高校后勤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创新高校后勤服务管理内容及体质,推进高校后勤服务的标准化、体系化与技术化,才能发挥出高校后勤服务管理的优势,为高校师生提供更便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