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
(江西省分宜中学,江西 新余 336600)
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需要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强化学生自身的语文思维意识为出发点。所以,为了优化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质量水平,语文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关注学生自身的听说读写能力,实现语文课程教学的创新目标。但是,在实践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创新教育目标的实现,结合实际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提高语文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化发展。
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已经具有了自主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这个阶段的教育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思考空间和探究学习空间,为其思维发展提供了契机。而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吸引学生自身学习注意力,语文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例如,语文教师在讲解《孔乙己》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内容,并在阅读结束之后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对其内容形成初步的认知。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程度,为其分配相应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并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教学问题“有哪位同学愿意解释下,为什么在众人穿着短褂长裤的时候,孔乙己却穿着长袍呢?”通过设置教学问题,调动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语文知识的探究学习中,提高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逐渐在教学中强化学生自身的自主性思维意识。
阅读教学素材的局限性主要是指初中学生自身语文阅读积极性得不到有效地调动,因此,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对实际的教学范围进行合理的延伸,将课外阅读教学素材作为补充。但是,要注意课外阅读内容与课内阅读内容的有效衔接,并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特征,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教学读物,提高阅读教学的整体水平。
例如,语文教师在讲解《女娲造人》这篇课文时,通过神话故事的理解,感受到女娲的朴实和善良的形象,以及体会到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在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对故事内容进行表述,激发学生自身的想象能力和知识的探究学习能力。而且,语文教师在讲解完课文内容之后,要拓展性的讲解相关知识内容“女娲在最初造人的时候,都是用手进行精心捏造,他们就是我们现在的富贵人,而用泥甩出来的就是我们现在的贫苦大众……”,教师通过课外延伸教学来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在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伊甸园》,鼓励学生对这个神话故事进行阅读,通过对比性的学习来调动学生自身的探究学习意识,从多角度来拓展学生学习思维意识。
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着紧密关联性,因此,语文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结合初中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再加上初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具有敏感性、脆弱性等特点,如果语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则更加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例如,语文教师在讲解《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到郊外踏青,结合实际情况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又如,语文教师在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需要结合课文的语境内容,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如作者在小时候进行捕鸟时的动作描写的特别形象生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深刻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是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理念深入应用阶段的常用教学方法。而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对提高初中语文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为了优化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质量效果,语文教师要强化情境教学方法的应用,通过形象化的引导教学,来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
例如,语文教师在讲解《桃花源记》这篇文言文时,为了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需要结合文言文内容创设合适的课堂教学情况,促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对包含情感的文章内容进行赏析,并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展示有关世外桃源的美好景色,促使学生真正地融入其中,让其能够在教学中深切地感受到作者营造的宁静氛围。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为了开展素质化教育教学工作,语文教师要注重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并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课堂教学方式,如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提高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且,语文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的创新,深入贯彻落实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理念,提高语文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