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光智
(重庆市綦江区实验幼儿园,重庆 401420)
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而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对各类游戏都很有兴趣,好奇心强,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可能会阻碍幼儿教育成效的提升。因此在开展幼儿教育活动的时候就应该尝试着将游戏教学引入到幼儿教育中来,以推动幼儿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升幼儿教育的成效。
开展游戏教学活动能够让教师以相对轻松的方式来帮助幼儿学习更多的知识,开拓幼儿的视野[1]。由于在开展游戏教学活动的时候,每一位幼儿都需要参与到游戏教学活动之中,这也就意味着每一位幼儿都需要处理自己在游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且进行思考观察和分析比较。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就能够学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学到自己原本不了解的知识。因此,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能够起到丰富幼儿的知识面,开拓幼儿的视野的作用。比如,教师可以把“XX 里有XX”的游戏引入到幼儿教育中来,让幼儿围绕着某一个主题轮流说出与其相关的内容,分享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内容,这时就能够使其他幼儿了解相应的知识,进而达到知识共享的目的,丰富幼儿的知识面,开拓幼儿的视野。
将游戏教学引入到幼儿教育中能够让幼儿掌握一些生活技能,并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让幼儿养成思考的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并进行反思,最终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比如,教师在带领幼儿学习折千纸鹤的时候,就发现有部分幼儿即使在仔细观看过教师折纸的过程后,也不能独立折出一只千纸鹤。而他们在发现自己没有办法折成千纸鹤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进行反思,思考自己为什么就不能折成可以翻动翅膀的千纸鹤呢?在进行思考后,他们就会纠正自己的错误,进而正确地折出千纸鹤,而通过开展折纸游戏,他们也就学会了进行反思和分析自己的错误,并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将游戏教学引入到幼儿教育中能够使幼儿的情感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幼儿在此年龄幼阶段可能会比较偏向从个人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他们可能会比较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完全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2]。这显然是不利于他们与他人相处,不利于他们开展接下来的生活和学习活动。而这种情况虽然可能会随着幼儿的认知发展完善而得到改善,但是如果学前教师在开展幼儿教育的时候能够尝试着将游戏教学引入进来,就能够使幼儿的情绪被游戏约束和引导,进而有效发展幼儿的情感,让幼儿学会掌控自身的情绪。比如,教师在带领幼儿开展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幼儿通过扮演不同角色的方式来掌控自己的情绪,尝试着在平静的状态演出兴奋的情绪,在兴奋的情绪下演出平静或伤心的情绪。
将游戏教学引入到幼儿教育中能够有效拉进幼儿和教师的关系,让幼儿把教师当作自己的朋友,使教师能够深入地了解幼儿,更贴心地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提升幼儿教育的成效。
教师在要发挥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只有把握其要点,才能促使其充分地发挥作用。
提升游戏教学的成效需要教师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过程中,将想让幼儿掌握的一些课外知识融入到游戏教育之中。只有这样,游戏教学才能够被称为游戏教学而不是单纯的游戏[3]。比如,教师想让幼儿掌握彩虹的颜色,那么教师就可以采取“XX 里面有XX”的游戏,让幼儿通过这种方式来记忆彩虹中的颜色,让幼儿认识赤橙黄绿青蓝紫等七种颜色。而通过将知识点融入到游戏过程中,幼儿就能够在相对愉快的环境下开展学习活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也就会得到有效提升。除此之外,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活动的时候,也可以让幼儿通过开展一些与体育相关的方式来增强幼儿自身的身体素质,推动幼儿的身体发育。
教师在设计游戏开展游戏教学的时候需要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教师需要认识到幼儿才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游戏教程所起的作用仅仅是引导,教师所承担的身份也仅仅是游戏秩序的维护者。比如,教师在引导幼儿开展“绘画”这项游戏活动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幼儿对绘画这个游戏非常熟悉,这也就意味着幼儿对绘画的积极性并不是特别高涨。所以教师在借助这个游戏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就需要对其进行创新,使游戏更为有趣。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尝试着让幼儿借助类似花、草除了画笔之外的材料进行绘画。这样一来,幼儿的学习热情就会得到有效激发。总之,教师需要把幼儿放在主体地位,要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的时候,需要认识到游戏是一种互动性的活动,教师和幼儿之间需要保证积极的互动才能够营造更为愉悦的课堂氛围,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使教师能够有机会去调整游戏的开展节奏,使得游戏教学能够显示出其价值,发挥其作用。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关注,为了提高幼儿教育的成效,教师可以尝试着将游戏教学引入进来,让幼儿在他们喜欢的游戏中学习知识,有效丰富幼儿的知识面、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发展幼儿的情感以及拉近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