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
(重庆市綦江区高庙学校,重庆 4 001420)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阅读教学的内容及形式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语文教师需要关注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培养学生良好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其中行为-认知教学法能够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新的思路,确保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一直以来,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备受关注。但是教师没有意识到读写能力的重要性,语文是学生语言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关键渠道,只有鼓励学生多阅读、多动笔、多思考,才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环境的理解及认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核心目标,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行为-认知法应运而生,这一教学法以特定的语言环境为依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对心理学经验的分析及借鉴,积极构建全新的教学体系。教师可以将这一教学法与小学语文阅读环境相结合,实现认知与行为之间的互相促进和共同进步。
行为-认知教学法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间的结合符合学科教学改革的要求,对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及效率大有裨益。教师需要精心筛选教学内容,关注教学反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足,学习经验较少,所阅读的课外书籍质量参差不齐。因此,语文知识素养的增强速度相对较慢,教师需要集中精力,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活动。但是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不够理想,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以行为-认知教学法为依据,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水平。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角,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工作。小学生正处于素质教育的黄金阶段,个人的知识阅历不足,年龄偏小,知识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有待提升。因此,教师需要着眼于阅读教学实施的全过程,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发展特征,带领学生主动阅读。其中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的控制非常关键,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内容的跨度问题,确保难度能够在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范围内,如果跨度过大就会影响学生的能动性。另外,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存在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注意力极易被分散。教师可以开展趣味游戏活动,通过这种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学生的语言能力会受到个人生活阅历和品德修养的影响,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处于不断发展阶段。在利用行为-认知教学法提升学生语感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实现针对性的阅读指引,确保对症下药,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观潮》时,教师则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认知水平,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真实状态,让学生大胆想象,自由发挥。作为学生语感培养的决定性因素,语段、词汇非常关键,语文教学需要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词汇。学生可以在边朗读、边思考的过程中感悟阅读文本的情感和思想,主动增强个人的语感。比如在讲解《观潮》时,教师可以先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主动思考,领悟文章中的中心思想,然后鼓励全体学生一起朗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在练习复述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主动地内化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感,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进而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合适的语言进行简单的描述。整个复述过程比较简单,学生能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提升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比较漫长,学生对语言及知识的理解及分析最为关键,教师需要结合学生语言输入输出的全过程,不断拓宽输入、输出的渠道,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深入解读行为-认知教学法的践行策略。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实现这四者的紧密结合,在引导和鼓励学生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动性。语句学习是阅读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领悟作者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需要注意的是,语言输出特点的分析及研究比较困难,教师需要确保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获得更多的收获。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基础差异较大,在分析语言输出特点的同时,教师还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针对性的调整教育教学思路,确保对症下药,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教师行为指引以及认知培养的过程中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技巧及策略,主动接触形式多样的阅读文本,获得更多的感悟及体会。其中层次化教学与行为-认知教学法之间的结合非常关键,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弥补,能够积极丰富学生阅读文本,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及阅读水平,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行为-认知教学法的应用尤为关键,教师需要在把握这一教学方法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调整教学思路及策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及形式,结合学生的语言输出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高效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