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艳丽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余粮堡镇中心小学,内蒙古 通辽 028000)
小学生是受教育的学龄儿童,受年龄以及认知特点的影响,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不成熟、思维认知比较狭隘的现象。鉴于学生的思维认知和心理发展特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能调节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自我控制能力。赏识教育需要在树立理念、强化意识、营造氛围、活动开展等方面展开教育。在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通过开展赏识教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成长动力,奠定着学生的学习成长行为,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发展,激励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赏识让学生更爱进取,赏识也让教师更爱教育。赏识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有效发挥赏识教育在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巨大潜能,使学生勇于进取,不断创新,这正是时代教育的使命。
在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切实开展并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充实班主任教育工作,还可以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教育优势。通过有效督促班主任转变班级管理观念,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关系到社会进步和时代文明最为强有力的基础条件。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核心重点。
随着教育改革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属于班主任的工作范畴,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受学龄儿童的年龄认知和心理成长等因素影响,好多学生的心理健康会受到各种情趣的干扰而产生波动情绪。例如,同学之间的相处矛盾,学习上的怠惰思想,父母的管教过于严厉的苦恼……在班主任教育工作中,一旦发现以上教育问题,教师就应充分发挥班主任工作职能,通过正面教育和心理疏导为学生排除疑难困惑,使学生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和生活的相关问题。由此可见,班主任工作有其自身的教育优势,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无形中成为了充实班主任教育工作,进而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有效教育形式。
班主任在落实班级管理工作时,核心内容往往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中的表现行为,一味地注重着学生的言谈举止,甚至是现有的学习思想及表现行为。在实际的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班主任所充当的教育角色往往只是监督者和落实者。在不深入学生的学习心理及内心根植的思想根源的情况下,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往往是对立且孤立存在的。通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督促班主任转变教育管理思路,在切实地从学生的心理层面进行着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问题时,就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量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从而能够更好地落实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但管理手段相对缓和了许多,而且管理效果也会进一步得到优化发展。
小学生是学习成长的生命体,受年龄特点和认知思维的影响,他们的内心世界还有着许多的不确定和未知因素,因此,他们也缺少完善的思维逻辑能力。鉴于这种现象的产生,作为班主任因及时关注每个孩排忧解难,解决其心理的困惑或疑难杂症等多种问题。例如,在学生的学习上出现了怠惰情绪,从而表现出学习思想消极,不主动完成作业等情况的发生。这时候,班主任就要及时发挥自己的教育主导力量。不但可以借助班队会等教育平台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而且也可以通过个别谈心的教育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心理疏导教育。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情感教育和心理疏导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会慢慢地扭转学习思想态度,当然,整个教育过程还离不开班主任的肯定和激励,才能增强学生战胜自我的坚定信念,从而为成功克服心理障碍奠定基础。
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学习地位和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的积极有利因素。班主任可以就班级工作的实际情况,通过深入观察和细致梳理来切实落实学生的整体学习成长问题。根据教学工作欠缺的地方,相应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的开展,从而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例如,针对班级学生之间的个人矛盾以及不团结问题,班主任就可以考虑通过游戏协作来调动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老鹰捉小鸡 》《丢手绢》《拔河比赛》等游戏的融入和开展,在增进学生情感的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部分,也是落实团体凝聚力的重要核心内容。
班主任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领路人,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不能忽略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隐射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应本着立德树人、身正为范的思想,在努力实践自身思想道德水准的前提下,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一面镜子,只有通过自我完善、自我提升才能有效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及日常学习生活的表现行为。小学生的向师性也充分说明了班主任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所能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因此,立德树人,以个人形象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为直接有力的教育形式。
班主任的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更是有着长远且持久的教育发展效应。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教育时代的需求,更是小学生的学习成长需要。在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理念下,小学的班主任教育工作必将以培养学生的健全思想行为为己任,从而向着更为完善的教育工作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