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现路径

2020-12-07 13:22:30赵静
魅力中国 2020年38期

赵静

(东营职业学院,山东 东营 257091)

引言

劳动既是人类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又是人们创造精神财富的一种方式,如今劳动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对大学生开展劳动教育,主要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教会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与技能,渐渐地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然而,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部分高校缺乏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度,导致大学生劳动意识缺失,而且多数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就生活在养尊处优的家庭中,导致这些大学生在成长中缺失了劳动精神[1]。对此,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劳动教育显然已成为高校们高度重视的一个焦点。

一、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及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

劳动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当前的劳动教育侧重于大学生的理论教育,轻实践,导致大学生劳动教育流于形式。同时,大学生主动劳动意识淡泊、劳动价值取向功利化、创造性劳动意识缺失及劳动精神缺失等问题的存在,都说明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工作亟待改革与创新,这需要高校劳动教育者与大学生共同努力。毕竟,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缺失,必然不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全面发展。

(二)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

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大学生的主动劳动意识,赋予大学生脑力与体力,为大学生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夯实了基础。劳动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智力与体力共同发展的一个活动,能赋予大学生更强的专业技能。新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不仅能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劳动精神与正确的劳动观念,也能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能力与综合素质,更符合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二、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

为大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知识宣讲活动,引导大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和尊重劳动,教育大学生通过劳动创造自我价值,并获取劳动的喜悦感。在学校内为大学生播放一些劳动活动视频,营造一种劳动的氛围,让大学生在这种劳动氛围中间接地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同时,为大学生播放具有劳动教育意义的电影和短视频,教会大学生尊重劳动和崇尚劳动,让每一位大学生都深刻地认识到劳动的价值,都以踏实肯干与默默奉献的态度参与到劳动中去,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一过程,就引导大学生形成了正确的劳动观念,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能力。

(二)创新大学生劳动教育制度设计

新时代背景下,应完善和创新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制度设计,严格地依据劳动教育目标来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工作。在大学生劳动教育制度设计中,应确定劳动教育的目标,重点培养大学生劳动基础知识与劳动技能,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思维、劳动态度、劳动精神及劳动习惯,指引大学生参与到诚实劳动与创造性劳动中去[2]。把劳动教育作为大学生必修课,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考察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结果,并强化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系统化与整体性管理。最关键的是,应不断优化和创新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与评价体系,严格地依据劳动教育要求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工作。

(三)加强高校大学生劳动文化建设

新时代背景下,应加强高校大学生劳动文化建设。为大学生营造浓厚的劳动文化氛围,提倡“我爱劳动”“劳动最光荣”等理念,用来增强大学生的主动劳动意识。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校园清洁活动中去,激发大学生主动参与劳动实践的意识,并培养大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好品格。抓好大学生班级卫生与寝室卫生,让大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卫生与宿舍卫生的每日清洁中去,用来提升大学生的劳动技能,这也培养了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更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劳动素质。

(四)从实践上落实大学生的劳动教育

新时代背景下,应注重大学生的实践劳动教育。增加劳动教育课程中实践教学的比重,在科研训练、实习、专业技能训练及实验教学等环节培养大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等[3]。同时,为大学生组织各种劳动主题的活动,鼓励每位大学生积极参与,并设置奖项激励大学生长期参与到劳动实践活动中去,用来锻炼和增强大学生的劳动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劳动教育,是大学生自我成长与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教育。对此,高校应及时地转变劳动教育观念,丰富课堂上劳动教育方法,完善和优化劳动教育制度设计,增加劳动实践课程的比重,为大学生营造浓厚的劳动文化氛围,定期组织大学生劳动实践活动,积极地培养大学生主动劳动意识,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劳动技能,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