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意义与途径

2020-12-07 13:22:30娜茹拉
魅力中国 2020年38期

娜茹拉

(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5000)

一、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意义

在人类发展的阶段中,幼儿的创造力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并且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每个幼儿的创造力潜能都是无限的,这种创造力就是由一开始的不会经过教育之后变为会,同时也是别人想不到幼儿却想到了,并且在这个基础上会越来越好,更加完善自己。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幼儿园对儿童的教育不能再照本宣科,要根据社会的需求,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按照“教育是为了幼儿将来更好的生活”的原则进行教育活动。应该以幼儿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学习实践和对未来的设想,着力培养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敢于向书本和老师质疑的能力,敢于提出不同于别人的新观点的能力。要培养幼儿的个性,就要让幼儿的主体性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得到很好的发挥,变“要你学习”为“自己爱学习、自己爱参与、自己会学习、自己能独立学习”,还要注重使幼儿“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这才是幼儿教育真正的目标和出发点。

从以上几方面可以看出,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当前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方法与途径

(一)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任何创造都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幼儿时期,现实的框框还没有在头脑中形成,因此,喜欢幻想是幼儿的突出特点,但长期以来,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总是要求幼儿处处循规蹈矩,做一个听话的好幼儿,幼儿稍有一点创新意识就被认为是调皮捣蛋,结果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勇敢精神被扼杀了,一个个变成了听话的“小绵羊”,变成了只会接受知识的“机器”。殊不知,科学技术的每一次前进都离不开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无论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哥白尼的日心说,还有瓦特的蒸汽机及爱迪生的发明电灯,没有一项无不闪现着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的火花。可以说,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没有丰富的物质文明,没有想象力就没有杂交水稻、无籽西瓜和人造卫星。也许幼儿的幻想有些幼稚甚至荒诞,但若正确引导,就会燃起幼儿探求知识、创造发明的欲望。

(二)教师要变“教”为“导”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育教学中是不容置疑的,但如何为幼儿创设适宜的发展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不但会“教”而且会“导”,不能满足于幼儿“学会”,更要引导幼儿“会学”,要启发幼儿勤于思考,勇于创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积极为幼儿创设和探索一种教学情境,即通过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情境,然后提出探索问题,利用各种条件,把幼儿引到这种情境中,让他们在情境中产生一定的疑问和设想,然后逐步引导幼儿在他们的亲自体验中感受新知、探求新知,进一步开发其智力潜能。另外,教师也可采用探究发现法,努力培养幼儿独立思考、自行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的自主精神。运用一些具有弹性的教育内容,不仅给幼儿留有思考余地,也会扩展幼儿眼界,开阔幼儿思路。

(三)在美育等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美术、手工、音乐、舞蹈等美育活动以及各类创作、仿编、续编活动能充分地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美术活动这一块,幼儿园要为孩子们创设自然、轻松、富有艺术气息的活动室环境,引导幼儿自由、自主地进行创作。孩子们专注地投入到自己的艺术活动中,享受到创造美的快乐。在班级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画线条的基本技能,通过作品赏析、实物观察等形式让幼儿感受美、欣赏美,不以示范作品局限孩子的笔触,不追求作品的精美与形似,鼓励孩子自己想象、自由创作,鼓励孩子们续编故事或创编儿歌,提高创造力。

(四)创设供幼儿探索、操作的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孩子的智慧在他的手指上”。通常认为调皮的孩子更聪明,这是因为孩子的手指尖布满了神经末梢,在孩子触摸、摆弄、操作的过程中,神经末梢收集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刺激突触的形成与连接,从而使孩子的反应更具联想性和敏捷性。而角色游戏、建构游戏、音乐游戏、表演游戏等创造性游戏常常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可以为孩子创设娃娃家、餐厅等区域,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通过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在建构游戏中,为幼儿提供纸杯、纸箱等废旧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象创造出各式各样的“建筑”;在音乐游戏活动和表演区中,幼儿更是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不管是规则性游戏还是创造性游戏,教师都要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投放幼儿游戏所需要的材料,这些材料要富有层次性、启发性、发展性,并能构成丰富的游戏情景。

(五)营造宽松的人文、心理环境

宽松的气氛能够给幼儿的心理带来一种安全、轻松的感受,他们也会对创造活动有积极参与的愿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创造力的形成过程中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心理上的安全,二是心理上的自由。因此,幼儿在园内的生活和学习应该是轻松活跃的,这样他们的创造力才能得到有效培养。幼儿每天入园时,教师要以亲切的微笑来迎接他们,轻抚一下他们的小脑袋,拉拉他们的小手,这样都能使孩子紧张的心情放松下来。在教学时,教师也要以引导和鼓励为主,尽量不要单纯、粗暴地用“这样做、那样做”的方式去教导学生。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和启发,用商量的语气让幼儿他们的主动意识得到启发。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时至今日,我们急需培养儿童这种创造的能力。儿童本来就有一种创造欲,我们只要善为诱导,善为启发,可以事半而功倍”。教师如果高控、专制,就会扼杀幼儿创造力的萌芽,幼儿只能在顺从和模仿中长大,丧失了创新和创造的信心和能力,被时代抛在后面。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作为教师,应该立足时代,努力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