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实训室的信息化建设探析

2020-12-07 13:22:30黄玲
魅力中国 2020年38期

黄玲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17)

引言:在大数据云集的网络时代,许多技术软件与网站应运而生,高校也在不断引进适合本专业的网络软件和技术,如何运用大数据实施高校实训室的信息建设也是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因此,高校负责人深入剖析大数据下的信息化建设则是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进一步促进高校实验室的有效管理与项目的繁荣发展。

一、浅析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实训室的信息化建设必要性

现阶段,各大高校陆续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执行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在一定的程度上推动实验室的有效管理,对整体的实验室的教育发展也有着不小的成就。其中数据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分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优化实训室功能,提高实训质量。由于大数据下的相关技术应用于实训室信息化建设当中,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改善实训室内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日常的接收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大数据技术可以扩展实训室的教学方法、资源分享等方面的功能,增强实训室整体的运用性能,提高实训教育质量。

其次,强化教学目标,夯实科研实力。高校实训室的主要作用就是丰富学生的教学资源,在教师讲授抽象性的书本知识时,运用实训室的实践活动,将知识赋予了生命力。而实训室的信息化建设,不但能提升教师自身的授课经验,辅助教师的授课流程,还能有效地避免知识的片面化,降低学生“空想理论”,给予学生真实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科学运用实训室,建立校园实训团队,准备一些竞赛的实验题目,进而提升学校的科研实力,为学校的荣誉争光。最后,提升实训管理,增强管理建设。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很好地实施实训室的日常管理,逐渐地对室内的机械设备、资源材料等进行管理与控制。并且通过大数据技术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高校的监控能力,进而保障校内学生的人身安全[1]。

二、探究高校实训室的信息化建设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应用措施

(一)健全实训室管理制度,提升信息化的管理水平

无论是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还是实训室的信息化建设,都是需要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对此进行技术上的支持。只有制定相应的实训室管理内容,才能保证实训室发挥真正的价值。其中高校负责人可以从实验室的以下方面实施管理:第一,学生数量的具体分配。因为高校每个专业的人数较多,而实训室的地方有限,过多的人员进入实训室,难免会造成人员拥挤与混乱。所以,实训室要明令指出每次进入实训室的人数。例如,负责人可以依据实训室的大小、空气质量等因素,规定班级一次只能容纳30 人,并且教师还要将学生分成6 组,避免实训器材的过度浪费。第二,实训室的日常维护。对于实训室的有效使用,学生与教师都要保证室内的干净整洁,严重遏制实训室内出现学生日常购买的零食、早餐等气味性食物。在实训室用完之后,教师也要分配学生留下打扫与消毒,在根本上杜绝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的滋生,进而降低学生生病的机率。并且负责人还要定期对实训设备进行检查与保养,在某些程度上提升学生实训的体验,为学生的教育排除故障。

(二)加大设备与人才的资金流动,加强实训室的基础实力

实训室信息化建设是需要大数据技术与相关的设备进行支持,一旦在某个环节,或者是没有追随时代建设、数据技术的潮流,就一定会数据时代的洪流所抛下。因此,高校负责人一定要重视此类的问题,不断地完善实训设备与教育资源的更新,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是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高校负责人可以与相关企业实施合作,企业给予学校一定的资金,或者是学校向政府机构申请积极补助,为企业。社会培养更多、更实用的人才。并且负责人要满足当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引入先进的设备,将教育内容与实训操作进行有效地融合。

(三)有效针对实训人员的培训,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数据时代的不断变化,相应的技术也随之升级,高校培养大量专业的实训人员与管理人员,才是实训室发展的重要任务。(1)培养管理人员,建立培训大会。负责人要依照实训室的现实情况,对内部的学生进行管理培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管理。(2)引进专业人才。除了在校内实施培训,而在外招聘人才,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而且外聘人才还会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与管理阅历。

(四)科学建立网络检测系统,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实训室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问题也是一项值得重视的事件,负责人可以在实训室角落安装数据监控,既能保证学生在实训室内的安全,又能对内部的火灾等突发事件进行控制,降低危险事故发生的机率。再加上信息共享与教育资源的管理,能够将实际的使用信息、设备信息以及课程类型等方面,全部展现给大众面前,进而提升后期考察的效率,方便查找使用资源,降低不必要的人力成本[2]。

结束语:综上所述,大数据下的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对高校整体的管理与规划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实验室信息化建设详细要求,高校负责人就要依照内部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实时掌握大背景下的信息化资源,不断地丰富实验室的教学内容,规划管理制度内容,进而提高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