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利成 阳洁
(桂林市永福公路养护中心,广西 桂林 541002)
近些年来,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时刻坚持自我约束、自我提高,在人民群体中树立了良好的干部形象,为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新形势下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面临诸多挑战,不利于国家政务工作的持续推进。基于此,本文研究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价值。
基层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职责具有显著的专业性和政治性特征,这对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政治素养提出较高的要求,且要求其心理、法律等方面的能力必须专业化,才能满足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具体要求。尤其是新形势下,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涉及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而部分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所表现出的工作态度十分消极,且缺乏工作积极性,同时在具体的工作中只会按部就班,缺乏创新性,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实效性[1]。
基层纪检监察部门作为国家监察和党内监督的重要机构,其工作表现出显著的专业性和政治性。在新形势下,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对干部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提高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专业能力的工作任务迫在眉睫。但是现实情况是当下部分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严重缺乏专业知识,从而容易在具体工作中未能够按照程序办事,进而容易出现差错而损害人民的利益,且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不良形象,最终形成非良性循环,导致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无法展开[2]。
干部培养工作是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现阶段的事实是基层干部培养工作机制未能完善,缺乏系统规划,当中所包含的培养方式和培养内容,也是十分欠缺的,这会直接影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培养效果,从而影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首先,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培养方式单一,主要以干部培训班方式来组织干部进行为期一段时间的培训,在此过程中会邀请经验丰富且优秀的干部来进行系统地培训,长期如此会直接影响培训效果[3]。其次,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工作实际需求,在干部培训公工作正式开展之前,未能了解干部真实需求,而是采取统一方式来培训,促使其培训内容与工作能力和知识要求不符,导致培训工作缺乏实质性效果[4]。
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应保持积极心态来完成各项监督执纪工作。新形势下,基层干部能力、作风、理念等面临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干部队伍应深度融合能力和理念,且要重视积极性的提高,而思想理念的改变是基本动力,可以保证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持续性改进。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与基层干部的沟通与交流,动态掌握基层干部的思想动态,后针对性解决基层干部的思想问题。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做好基层干部的服务工作,促使其在情感上认同组织部门,以提高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归属感,从而有效提高工作积极性。
在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选聘过程中,应重视选聘标准的提高。首先,在公务员考试招聘中,在报名环节增加专业限制条件,通过笔试和面试双重方式选拔专业能力高的干部人员,同时综合考虑选拔人员的综合素质、执法能力等,确保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具有与工作相匹配的能力。其次,提供晋升空间,加强考核。为了大幅度提高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应为其提供晋升空间。同时,加强基层干部的分类管理和考核。除此之外,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应重视创新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性,为提高工作效率提供能力保障,以在人民群体中树立良好形象。
在新形势下,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执纪能力的提高意义非凡,而统筹强化干部理论知识和执纪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首先,制定合理的统筹培训计划,事前要通过交流、信息反馈等方式来了解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实际需求,随后组织针对性强培训方法和选取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同时,为了保证培训的有效性,应设计具有阶梯性的培训课程,分月度、季度、年度培养周期来完成相应的课程,尤其是新出台的法律,要及时进行培训,促使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掌握完整的专业知识。其次,丰富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高校学习资源来丰富培训内容,以丰富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知识储备。同时,针对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专业知识学习,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和经验交流,切实提高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整体能力和素质。
总之,新形势下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面临专业能力、积极性等方面的系列挑战,只有通过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思政教育、创新管理机制等,才能整体提高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素质和专业能力,为更好地开展政务工作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