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珊珊
(武警特种警察学院,北京 102211)
特种警卫工作,是为预防与制止恐怖组织或罪犯针对警卫对象、警卫目标与大型活动进行蓄谋袭击。破坏活动而实施的一项性质特别的保卫活动。但是当下我国特种警卫人员在实战射击方面持有的技术能力水平和现实特种警卫工作提出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主要是由于射击训练现状和射击实战要求之间形成分歧所导致的。为更好地满足新形势对特种警卫人员技能水平提出的邀请,应秉持“战训合一,以训为主”的原则,不断提升特种警卫人员的实战射击能力。
通常是在相对静止状态下训练基础射击能力,实质上就是静态射击。对枪支有一定掌控能力是完成基础射击训练的前提,即为安全、规范、娴熟的使用枪支,并能游刃有余的应对枪支出现的常见异常状况,严格受控于主观意识支配使用枪支。一是扎实掌握准确的枪支分解结合,验枪退弹方法。受训者要熟悉常用枪支各个零部件的功能、某类枪支常见故障成因。娴熟掌握警用枪支分解结合的基本方法与流程,对自己使用的枪支要做到“能分清故障,能探查原因”,确保在实战中能自行处置大多数机械性故障[1]。二是重点强调训练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用枪习惯与安全意识,通过严格、正规的训练,掌握正确地用枪流程,加强验枪、持枪及射击动作的训练,特别是在不同状态下持枪时食指所处位置。通过实战射击训练,循序渐进养成严谨、安全用枪的意识。
借鉴PPC 迅速掏枪、上膛、更换弹匣、击发的射击技术。特种警卫人员在日常执行公务阶段,经常会在无准备时使用手枪,有突发性、被动性特征。射击训练时应结合各种战术动作,根据枪支佩带方法的不同进行快速掏枪、上膛、更换弹匣、击发的各种训练。
警卫任务实战性很强,这就要求警卫人员在射击训练中自觉养成良好习惯,使两眼瞄准。射击时若另一只眼可以正常工作,最大的好处是能拓展视线范畴,能随时留意周遭环境,针对任何危险均能快速做出正确反映。还有一个益处是能让警卫人员不会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靶标上,兼顾对准星缺口的平正关系上。
警卫人员应用瞄准线上设有的弹道高,于目标上设定某一位点,将该位点设为中心,形成瞄准区。瞄准是眼睛与大脑共同作用的结果[2]。采用这种瞄准法时,警卫人员观看的不是靶子,而是记忆上一发发射时的瞄准状况,例如击发动作发出时的主观感受与命中的部位,同时将其合理用于后期射击活动中。这种记忆能力要求警卫人员进行快度射击,枪支一旦被举起以后,就要一口气打完,不论枪膛内装有几发子弹。
特种警卫人员使用手枪射击过程中,大部分情景下是瞄点设计,该种射击方法暴露出如下两个不足:一是瞄准线摆动范畴偏大,高环命中率偏低;二是警卫人员可能不能准确地投放精力,击发意识过于浓厚,食指神经敏感度增加,诱导警卫人员不自觉地将自身的专注力与精力放置于瞄点上,而忽略了构建准星与缺口两者准确的平正关系。所以,据枪时一定会晃动,瞄准时无法把瞄准线稳固在一个位点上。警卫人员应结合目标尺寸、射击间距、武器的弹道高及自身调控瞄准线晃动范畴的能力去规划一个瞄准区域,而且于该区域射击均能击中目标,历经一段时间的系统性训练以后,特种警卫人员可以适度减缩瞄准区。采用该种方法训练警卫人员的实战能力,一方面有利于缓解他们射击过程中紧张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也能放宽视觉,克服了扣点不良现象,获得良好的击发成绩,并告知警卫人员射击实践中枪支晃动并不是主要矛盾的事实。
射击活动对协调性、精确度均提出较高要求,需要警卫人员大脑高度集中以及不同部位肌肉群紧密协调,并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这样方能更好的维持动态平衡。但在实际射击中,部分警卫人员潜意识中对枪响、后坐及及枪口上跳存在一定恐惧感,很可能滋生抵制情绪状态,提前做出反应,试图抵制,出现闭眼、耸肩、猛抬扳机等表现,导致射弹偏低,增加脱靶情况发生率[3]。
警卫人员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调整去转移不良心理、情绪状态,尽快恢复正常的心理活动。比如,在正式射击前,尽量放松下情绪状态,多回想击发动作要点,回想既往实弹射击成功的感受,能够较有效的转移注意力,转化不良心理情绪。同时也要加强自我调整,维持一个平和心态,不要为自己设定过高的指标与过度强调成绩,减轻精神压力。
射击技能为特种警卫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警务技能之一。本文对几种提升警卫人员实战射击能力的方法展开探究,分别是加强基础性射击技术的训练、提升瞄准的一致性与精确性以及尽量解除射击心理障碍,希望对提升警卫人员实战射击能力水平有一定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