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0-12-07 13:22:30赵端
魅力中国 2020年38期

赵端

(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关田中心小学,江西 赣州 341306)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老师需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推动学生的自主发展。数学知识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能力,但其存在一定的规律,将互助教学模式运用教学中,能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进行有效的自学,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及数学学习效率。那么究竟该如何在教学中运用互助教学模式呢?下面将针对此分析。

一、互助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第一,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及效率,已成为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互助教学模式的运用过程中,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讨论学习机会,此过程中学生会主动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从中探寻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规律,这样学生对于问题的认识便会十分的全面,能极大程度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及效率。第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沉闷的课堂教学氛围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不相符合,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较低,更不用说对知识的探究了。将互助学习模式应用到教学中,学生不再以个人参与到对知识的探究之中,而是以小组的形式推进,这样很容易调动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从而主动参与探究、讨论,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第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之中,互助教学模式的长期运用,能让学生逐渐具有自学的意识及能力,这对于学生终身学习就发展十分有利。

二、互助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一)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互助教学模式的运用过程中,想要让学生们有效互动互助,需要老师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先进行科学分组。具体分组过程中,老师可以坚持“互补”原则,保证每个小组之中有固定比例的优等生和差等生,从而让优等生不断帮助差等生,促使差等生学习水平的逐渐提升。还可以坚持“均等”原则,将中等生划分到同一个小组之中,让他们能够有效讨论问题,促使学生良性竞争。相信在科学分组之下,才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并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构建良好的关系,为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共同发展奠基,促使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尊重及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学目标发生了变化,已从以往的重视成绩向重视能力、素养发展转变。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老师除了需要关注学生的成绩提升情况外,还需要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及素养的提升,所以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十分重要,也只有真正做到此点,才能够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对问题的探究之中,并在有效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比如正式开始教学之前,老师可以先向学生抛出几个问题,让学生以先根据自己的预习独立思考,之后以小组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对于最终得出的结论,派出代表进行阐述。其他小组成员汇报之时,已经汇报过的小组可以对其他小组的成果进行思考,及时地查漏补缺。通过互助合作学习之后,学生能对新课中的重难点进行感知,并尝试突破,老师根据各互助小组的突破情况,进行层次化、针对性的教学,这样的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并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三)老师发挥好自身的带头作用

部分老师在开展互助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认为自己存在的价值不高,所以存在缺乏指导的情况,这将会影响学生的互助学习效果。因此,在互助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老师要在尊重和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帮助、指导。首先,课堂教学之中,老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让学生围绕此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针对学生们最终给出的观点,老师要科学评价,对其补充和说明,并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精讲。其次,在课后环节,老师要根据学生们的知识掌握情况,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及时帮助学生们巩固所学。另外,还需要设计一些拓展性的练习题,让各层次的学生参与到课后交流和讨论中,促使其拓展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只有在老师充分指导、带头的互助教学之中,学生们才能够真正进行有效学习,促使学生自学能力的不断提升,取得越来越理想的数学学习效果。

总结

互助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为学生营造互帮互助、互相追赶的学习氛围,并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教与学质量及效率的提升十分有利。因此,老师需要对运用策略进行全面探索,为互助教学模式的顺利推进奠基,并为素质教育的发展做出积极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