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理萍
(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夹湖学校,江西 赣州 341700)
近年来,计算机在各领域之中的运用越来越频繁,只有灵活应用计算机技术,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在素质教育实施的今天,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是刻不容缓的,要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及途径培养与发展学生的信息能力及素养。那么究竟该如何开展计算机教学呢?下面将针对其提高有效性的策略进行讨论。
计算机是初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课程,初中阶段正是让学生对计算机初步认识和简单应用的关键时期,但实际的初中计算机教学之中,由于内外各因素的影响,导致计算机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下面将对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第一,有些地区初中学校由于资金缺乏,还缺少完善的信息教育设备,这将会影响计算机教学的开展,难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计算机教学。第二,部分初中学校注重学生的成绩提升情况,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不重视计算机课程的开展情况,没有一定的标准,这样计算机老师及学生也会受到影响,从而不重视计算机课程,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开展效果。第三,老师教学水平的影响。作为现代化的初中计算机老师,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与高超的教学艺术,从而在课堂中高质量的传授学生知识,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够推送学生的发展。但实际教学之中,由于老师教学水平较低,所以教学效果也非常不理想。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影响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效果,需要老师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并努力突破这些教学问题。
初中计算机有效教学之中,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老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之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深挖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真正在计算机学习之中感受到乐趣。针对新课导入环节,老师可以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在课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从网上下载图片》内容之时,老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几幅美丽的秋景图,还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美术图片,当学生在观看这些图片之时,会非常好奇,并问老师是不是自己拍的,此时老师便可以告诉学生是从网上下载的,让学生对其学习产生兴趣,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老师还可以经常开展一些小组竞赛活动,如计算机知识比赛、动手操作比赛等,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参与信息技术活动,这样团体协作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趣味性的教学背景下,学生会对计算机课程学科的学习形成正确认识,能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传统教学方式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着老师知识的灌输,此种学生丧失主动权的教学,不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观念。因此,老师需要加强对多元化教学方式的探索,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灵活的。比如在教学《制作封面幻灯片》之时,此部分内容的操作性较强,仅靠老师的讲解和演示,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此时老师课前可以给学生提供微课,让学生提前对新知识进行钻研,对重难点进行感知与突破,这样课中老师只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针对实践操作问题进行引导即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及时内化所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现代化教育背景下,自主、合作、探究已成为全新的教学方式,老师要意识到此点,在教学之中要鼓励学生主动质疑与提问,根据问题让学生们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在不断地交流和讨论之中,对问题进行解决。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发现学生们不仅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且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计算机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点十分重要。因此,老师需要从多方面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培养:第一,日常学习之中,鼓励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从网络中挖掘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或者根据自己生活中的问题探寻需要的信息。第二,向学生提出多种信息,让学生对其信息的真实度、可靠性等进行判断,并将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加工,将之变成自己的东西......
计算机是一门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只有掌握计算机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素养,学生将来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信息技术老师需要主动转变教学观念,对发展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及信息素养的途径进行探索,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及效率。